跑步是最簡單且方便的運動,廣受各年齡層歡迎,但你知道你可能一直都用錯誤的方式在跑步嗎?

小心白跑一場!

跑步有益健康,看似門檻很低,穿上運動鞋集合適的衣服,就能起跑,但提醒你,若沒有好好規劃強度及頻率,訓練好相對應的肌力、姿勢、及裝備,長期累積下來,不旦不能增進健康,還有可能造成運動傷害。


 

如何成為「腳」佼者

跑步時,包括核心肌群、臀大肌、大腿、小腿肌肉都得正確用力,如果用力方式不對,就容易受傷;呼吸調節及忍受力,是能夠久跑的重要關鍵,因此先提升基礎肌力及心肺能力,便是首要任務。

肌力訓練

跑步是一連串單腳跳的連續動作,可從跳蹲、深蹲等動作開始訓練大腿肌力;而年長者,則適合在水中練習行走,膝蓋負擔較少。

心肺訓練

心肺功能不佳的跑者可先從快走開始鍛鍊心肺,一方面喚醒腿部運用肌肉的方式,也能逐漸習慣呼吸節奏,等到適應後,再增強訓練強度。

 

破解迷思 跑出健康

1.天天跑步能保持體感

規律訓練很重要,但比起天天跑步,找尋一套適合自己的跑步頻率更為重要。

2.舊鞋跑步佳

跑鞋如果過度磨損將降低避震功能,讓衝擊力直接衝向膝蓋,若一周頻率超過四天,大約半年就得換雙鞋。

3.跑得多 跑得好

「質」的重要度大於「量」,有效且強度適佳的訓練,比起天天跑步,更能讓跑者鍛鍊出最佳狀態。

4.跑姿提高效率

根據研究,無論用什麼跑姿,其實效率並不太會有太大差異,雖然運動選手的姿勢和效率類似,但鑑於個體差異,並非模仿或改變,就能達到和運動員一樣的效果。

5.跑步傷膝蓋

從事跑步或其他運動,本來就會不等程度地讓身體帶來刺激,磨損關節,其耗損的程度,並非是因為跑步就造成,其中包含許多因素:例如肌力不夠、穿著不當、訓練過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