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經濟、家庭、人際關係…壓力似乎無所不在。

根據近期媒體調查,近7成上班族自覺「情緒壓力明顯增加」,甚至連學生與長輩族群也有焦慮、失眠、易怒的狀況。
其實,心理健康就像身體一樣需要日常維護。從規律作息、飲食選擇、生活節奏調整,都能幫助我們維持平衡狀態,讓心更穩、情緒更柔軟。

 

一、壓力不是壞事,但「長期不放鬆」才是問題

壓力本身是身體的保護反應,能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專注與警覺。然而,若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卻沒有適當休息與情緒釋放,就容易出現疲倦、注意力下降、情緒波動等情況。

所以我們要學會讓自己適度的「停下來」與「緩一緩」並非是偷懶,而是讓身心重新充電 !

 

 二、建立情緒防護力的 3 個生活關鍵

1. 維持規律作息與睡眠節奏

睡眠是最天然的修復機制。讓自己養成規律好習慣,在每天固定時間就寢與起床,並避免睡前滑手機或喝含咖啡因飲品,有助於身心恢復與穩定。
睡前輕鬆小技巧,可做5分鐘深呼吸或伸展,幫助身體達到放鬆狀態更好入眠。

 

2. 吃出「好心情」的營養來源

雖然食物不能直接改變情緒,但均衡飲食能幫助身體維持穩定的能量與狀態。

  • 攝取含色胺酸的食物(如香蕉、豆腐、堅果、燕麥)
  • 多吃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如鮭魚、鯖魚)
  • 保持腸道健康,補充膳食纖維與益生菌有助穩定生理節奏。

【好物推薦】補充 sakuyo保健品 ,像是比菲德氏菌+半乳寡醣盒、芝麻元氣軟膠囊、魚油等,都可以讓你在忙碌之中快速補充所需營養 !

 

3. 找回生活的喘息空間

即使再忙,也要為自己留一段專屬的「無壓時光」!
像是每天15分鐘散步聽音樂、畫畫、寫日記,嘗試靜坐或冥想。這些簡單的放鬆習慣,能有幫助大腦從持續緊繃的模式中轉換調適,自己身心可以不再感到疲憊緊繃狀態。

三、社交互動與支持系統也是心理健康關鍵

人是需要連結的動物。研究指出,與他人互動、傾訴或單純相處,能有效減緩心理壓力。
可以主動關心朋友、家人,或是找一位可以傾聽的對象。

若長期處於焦慮或情緒低落,建議尋求心理諮詢資源協助(如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四、打造屬於你的「情緒復原力」

心理健康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一種持續練習。從每天調整一個小習慣開始,早睡半小時、午間散步十分鐘、三餐吃得更均衡。對自己說一句鼓勵的話,這些微小改變都能慢慢堆疊出強大的心理韌性。

 

結語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完全避開現實中各種壓力,但能學會與它好好共處。
當你懂得照顧情緒、留意身體的訊號時,並為自己好好安排休息與平衡,健康就不再只是「身體的狀態」,而是整體生活的品質囉!

 

本刊不提供醫療建議、諮詢、診斷,或從事醫療行為。如您有健康狀況、使用任何藥物或醫療設備的需要,請您即刻就診或尋求醫療專業者詢問意見,謝謝。

 

延伸閱讀

【保健情報】壓力大到破表怎麼辦?你需要看身心科嗎?

【人氣精選】舒緩壓力方法推薦:壓力解放指南! 教你三招輕鬆舒緩工作壓力

【台灣守護者】疫情之下/緩解心理壓力5大招,試試看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