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漁村、製造業…等,你的家鄉有什麼獨特的產業呢?年節返鄉一趟是否發現與兒時記憶裡的故鄉不同了呢?澎湖嵵裡這裡的曬魚業,是許多在地居民維持生計、保存食物的方式,一起從5分鐘的紀錄短片來一探究竟吧!

澎湖流傳的曬魚文化-這樣做才能保存海味

在澎湖馬公本島的嵵裡,是早期最大的曬魚場,從日治時代就開始曬魚,約有八十年的歷史,若你行經嵵裡馬路、街道,迎面撲鼻而來的是鹹鹹的海味及魚香味,因地理位置關係,澎湖冬天的東北季風強勁,冬天時常無法出海捕魚,為維持冬天也能糧食無缺,在沒有冰箱的年代,自然就發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保存文化,曬魚乾就是其中之一,夏天漁貨量大的時候,許多家庭或是加工業者會把漁貨簡單鹽煮後放在大馬路或是埕口曬成魚乾,備成冬季的糧食,遊客也可以在大街上看到曝曬魚乾的景象。

嵵小孩拍下童年的曬魚趣事

生長在澎湖的孩子與海洋、陽光、沙灘為伍,嵵裡國小的小導演製作《嵵小孩的家鄉味》紀錄片,獲得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兒少組最佳觀點獎,拍攝的最初是因為同學家人都與漁產加工業有關,下課放假總會幫忙家裡「剝魚乾」,所以選擇家鄉的產業為拍攝主題,因為這個主題是同學們最有感覺的。片中記錄漁產加工業的工作過程,清晨漁船返港,曬魚廠的老闆會來挑選漁獲,並載往曬魚場製作成魚乾,運用鹽漬、蒸煮及日曬三大技術來延長漁獲的保存,曬完的魚乾還需要敲魚、剝魚,將不要的魚頭、魚刺、內臟清除,留下鮮美的魚肉精華,就可以當零食或是料理入菜,家家戶戶阿公阿嬤小孩都總動員幫忙剝魚,成為嵵裡獨一無二的巷弄光景。

2022神腦紀錄片競賽 兒少組最佳觀點《嵵小孩的家鄉味》

製作團隊︱陳嘉瀅、陳逸傑、吳雨宣

指導老師︱蕭雅丰、黃德文、陳俐穎(澎湖縣嵵裡國小)

澎湖嵵裡的孩子,放學後,一定會衝進合興商店,吃上一隻充滿快樂的冰棒,最深刻的記憶,一定就是飯桌上的「魚乾」料理,曬魚乾是所有嵵小孩的記憶,夏天濃濃的魚乾味與整條馬路都是魚乾的勝景。但是近幾年的魚乾越來越少了,曬魚產業也開始沒落,嵵裡孩子怎麼看待曬漁產業呢?專屬於嵵小孩的記憶又有哪些?

評審評語:

短短的五分鐘影片,有許多有趣的畫面,作者群的巧思令人眼睛一亮。生動的旁白,與不落俗套的訪問(這很重要),重點是受訪者回答得也不落俗套,在在都是讓這部片更精彩。能把自己的家鄉介紹的如此活靈活現,讓人不禁想去嵵裡和片中的小野貓一起去偷魚乾吃。

 

【2022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頒獎典禮暨特映會花絮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鼓勵影像創作者詳實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轉譯為影像,以紀錄片形式完整且真實地表露這些獨一無二且珍貴的記憶,不僅重新認識身處環境,也將日常的覺察、動身實踐的改變,訴說給更多社會大眾知道,成為推動社會往前走的動力!競賽自2009年開辦以來,鼓勵全民以影代筆紀錄家鄉故事,涵蓋的題材廣泛,從人文鄉土、生態環境、藝文、社福等議題都有,有兒少、青年、一般組,不同年齡層以不同角度觀點,紀實刻劃心目中的家鄉。

 

更多熱映紀錄片這裡看

【影刻台灣】土地有價、健康無價!看堅守有機農田《憨地主》的故事

【影刻台灣】高雄內門是總鋪師的故鄉 從《刀煮》看辦桌的興衰起落與傳承

【影刻台灣】原民青年盼海洋資源永續長存-紀錄片《Adihay ko foting 祝福你有很多魚》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TheSENA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