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全民紀錄片競賽「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邁入第14屆,其中最大獎環境生態特別獎,由紀錄片《嫁港ㄟ有機》奪得30萬獎金,片中主角對有機農業的執著及熱忱,深深打動評審及觀眾,如果你對有機農業很陌生,一起來認識吧!

 

台灣有機農業佔耕地面積2% 已是亞洲之冠

近年來食安問題頻傳、Covid-19疫情肆虐,人們對健康日益重視,但其實有機農業在台灣已發展20多年,近十年來有機耕地面積增加了五倍,有機農業總面積占耕地面積約2.09%,為全亞洲第一!不過推廣消費者購買有機農產品、讓農民以有機農法種植,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台灣當前主要的耕作方式為「慣行農法」,也就是使用農藥、化肥,促使農作物產量增加。這曾經是糧食問題、飢荒危機的解方,不過也伴隨著一些問題,如果過度使用,將造成地力的衰退、水源土地的汙染,也讓自然生態被破壞;對人類而言,可能使得農耕者染病,農藥的殘留也會對消費者健康產生危害。

有機農業經營不易 推動瓶頸多難達成願景

政府推行2050達到「淨零排放」的理想,農、畜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大宗產業,有機農業的推動,將有助於降低碳排放,還能減少環境汙染、維持水土資源,以有機肥料取代化學肥料、避免使用農藥,對土地及人類都有益處。但在大環境下,有機農業卻經營不易,因為成本較高、種植出來的作物賣相差、通路不穩定、鄰田汙染等困難,使得有機作物競爭力差,也較少農民願意投入。

有機農作物成本高但卻賣相差,慣行農法使用一包化學肥料、有機農法卻需要十包有機質肥料,成本硬生生高出許多,還有人力成本,農夫有大量時間都要除草,但是有機農作物在市場上的接受度低,大眾的對「有機」的刻板印象會覺得,是有錢人在吃的,或是會覺得花昂貴的金錢,要吃到非常漂亮的蔬果,但有機的作物因為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與慣行農法種植出的作物,外觀上相對就會看起來有瑕疵,不過就許多研究發現,有機作物較慣行農法的作物來得健康,營養含量、食物風味、食物安全的角度上都是有益處的,不僅人們是吃得健康,更對懷境保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台灣有許多小農正努力將有機作物的產量提高、售價降低,來推行有機農業,讓台灣成為有機島!


跟著高材生農青 紀錄片攝下"有機"的故事

環境生態特別獎的紀錄片作品《嫁港ㄟ有機》,點出有機農業的益處和困境,還有從事有機產業農民們的心情寫照,片中主角是來自台北頂著高學歷的都市女孩。就讀農藝系的她,在大自然環繞下成長而深受自然吸引,在因緣際會下,嫁到台南的有機農場從事粗重的務農工作。主角對有機農業抱有熱情與執著,試圖將學校理論實踐在農場經營,而在農作過程中頻頻遭遇困境,讓她灰心喪志,但看見因為自己的堅持土壤漸漸茁壯、生態復甦,深感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並且帶著他的孩子從小親近自然、關愛土地,盼能將這份對土地的愛,永續地傳遞給下一代。

2022神腦紀錄片競賽-環境生態特別獎 《嫁港ㄟ有機》

製作團隊:李君含、黃復含(GPS刻影工作室)
指導老師:連雅慧(GPS刻影工作室)
評審評語:
導演細心觀察被拍攝者對於有機農業的執著、熱情與困境。影像的質感細緻,引領觀者跟著主角進出果園,心疼於果實面對蟲害與環境的試煉,同理有機農業者所面臨的考驗。影片傳達喜悅也表達困境,是環境生態議題中可以讓人感同身受的好作品。

 

【2022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頒獎典禮暨特映會花絮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鼓勵影像創作者詳實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轉譯為影像,以紀錄片形式完整且真實地表露這些獨一無二且珍貴的記憶,不僅重新認識身處環境,也將日常的覺察、動身實踐的改變,訴說給更多社會大眾知道,成為推動社會往前走的動力!競賽自2009年開辦以來,鼓勵全民以影代筆紀錄家鄉故事,涵蓋的題材廣泛,從人文鄉土、生態環境、藝文、社福等議題都有,有兒少、青年、一般組,不同年齡層以不同角度觀點,紀實刻劃心目中的家鄉。

 

更多熱映紀錄片這裡看

【影刻台灣】紀錄片的改變力 土地情感孕育了農民的未來

【影刻台灣】CP值的迷思/背後隱藏的小秘密你知道嗎?

【影刻台灣】與環境共榮共存 農民用心守護稻田生態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TheSENA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