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耕種為了豐收,使用化學肥料、農藥,間接造成生態中的鳥類失去棲地、生存受到威脅,但宜蘭這群農夫積極推動友善農耕,讓農作物、生態共創雙贏!

宜蘭的農村現況 田地也是鳥類的棲地

「稻米」是我們每天都會吃到的主食,是農民辛勤耕種的產物,在稻米成長的過程中,還與生態環境有莫大的關係,宜蘭的水稻田孕育許多生態系,也是水鳥的重要棲地,最具指標性的鳥類就屬「彩鷸」,過往可以常稻田中見到牠們的鳥巢及身影,隨農舍興建、農地整治,數十年來保育類鳥類「彩鷸」的家園遭受威脅,是因為化學農藥、肥料的使用造成的嗎?為什麼會瀕臨危機呢?就透過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最佳技術獎《未聞鳥啼》來一探究竟!

紀錄片《未聞鳥啼》 用鏡頭看宜蘭的「鳥人鳥事」

導演陳祥豪是位農田裡的影像工作者,移居宜蘭擁有自己的水稻田,影片一開始老農民說出宜蘭農村今昔的生態變化,因為農舍的快速興建,破壞了人與自然間的循環,鳥類專家也發現水稻田中常見的保育類鳥類「彩鷸」越來越少見,而年輕農民林哲安(田董米創辦人)想盡辦法改變稻田的現況,不僅照顧農田、也照顧水鳥,提倡棲地保育及無農藥耕種,創造人鳥共享的水稻田!

 

一般組最佳技術《未聞鳥啼》

製作團隊︱陳祥豪

作品簡介:

宜蘭縣深溝村的賞鳥人余遠猛、吳俊德與老農陳榮昌發現到,隨著農地逐漸消失,彩鷸的族群數量正在減少。除了深溝,宜蘭也有其他區域受到衝擊,從小在塭底賞鳥的林哲安感慨:昔日一眼望去上千隻的鳥況已不再。而長大後他成立田董米,藉由生產端的努力,以及消費者的支持來保護鳥類的棲地。

 

評審評語:

將農舍興建破壞自然平衡的嚴肅議題,用最溫柔的方式,娓娓控訴。敘事剪接的流暢氣韻,作者位階的自在擺放,角色言談質感的穿透,及總體技術凝聚的沈穩基調,造就不張揚卻深植人心的力道。

【2021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頒獎典禮暨特映會花絮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鼓勵影像創作者詳實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轉譯為影像,以紀錄片形式完整且真實地表露這些獨一無二且珍貴的記憶,不僅重新認識身處環境,也將日常的覺察、動身實踐的改變,訴說給更多社會大眾知道,成為推動社會往前走的動力!競賽自2009年開辦以來,鼓勵全民以影代筆紀錄家鄉故事,涵蓋的題材廣泛,從人文鄉土、生態環境、藝文、社福等議題都有,有兒少、青年、一般組,不同年齡層以不同角度觀點,紀實刻劃心目中的家鄉。

 

更多獲獎紀錄片這裡看

【影刻台灣】昆蟲學家邀你走入台灣山林 展開一趟驚奇冒險

【影刻台灣】生態保衛總動員 荒廢山林營造成蝴蝶園區

【影刻台灣】隱身巷弄的獨立書店 成為改變社區的強大力量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TheSENA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