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衛福部國健署都會公布前一年的國人死因統計報告,揭露全台主要健康威脅。根據最新數據,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第37年蟬聯第一大死因,而與慢性病、高齡化相關的疾病,也穩定佔據前十名。本文將完整解析113年十大死因數據、分析男女癌症差異、深入探討三大慢性病危害…
113年台灣十大死因揭曉:惡性腫瘤、心臟病依舊奪命雙霸
根據衛福部統計,113年全台共有約18萬人死亡,其中「惡性腫瘤(癌症)」連續第37年居第一大死因,死亡人數達 54,032 人,占總死亡人數超過四分之一,其次為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或感染性疾病。
依死亡率排序,113年十大死因依序為:
-
惡性腫瘤(癌症)
-
心臟疾病
-
肺炎
-
腦血管疾病
-
糖尿病
-
高血壓性疾病
-
事故傷害
-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
蓄意自我傷害(自殺)
男女癌症死因不同!肺癌最最可怕
雖然癌症是全體國人的第一大死因,但男女在癌症類型上的排序不同:
-
男性癌症死因前五名:肺癌、肝癌、大腸癌、口腔癌、食道癌
-
女性癌症死因前五名:肺癌、乳癌、大腸癌、肝癌、胰臟癌
肺癌在男女中都高居癌症死亡首位,每年奪走近萬條生命。其原因包括:
- 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延誤就醫
- 發現時多已晚期,且轉移速度快
- 與空氣污染、吸菸、二手菸、家族病史高度相關
癌症並非老年專屬,45歲後應定期篩檢
不論男女,及早發現癌症,是延長存活率的關鍵。政府目前針對多項癌症提供免費或補助篩檢:
乳癌:45-69 歲女性,每2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
子宮頸癌:30歲以上女性,每年一次抹片檢查
大腸癌:50-74歲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口腔癌: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者,每2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你每天的習慣,正慢慢耗損你的健康:三大慢性病
除了惡性腫瘤(癌症)以外,有三類慢性病死因穩定位居前十:分別是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
1. 心臟疾病 – 第二大死因,與三高密不可分
-
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衰竭
- 高風險族群: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抽菸者
- 預防重點:控制血壓與膽固醇、少油少鹽飲食、每週150分鐘運動
2. 糖尿病 – 第五大死因,併發症才是真正殺手
- 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
- 併發症包括:腎臟病、視網膜病變、心血管疾病、中風
- 預防方式:控糖飲食、定期檢查HbA1c、維持健康體重
3. 高血壓性疾病 – 第六大死因,隱形的血管殺手
- 全台每4位成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但過半數不自知
- 併發症:腦中風、心肌梗塞、腎功能衰竭、失明
- 預防方式:減鹽、戒菸、規律運動、壓力管理
台北榮總腦瘤團隊獲南丁格爾銅獎,專業守護難症病患
台北榮總惡性腦瘤整合照護團隊,多年來致力於腦瘤手術與術後照護,打造病人為中心的跨科別合作模式,優化腦瘤病人身心靈舒適照護,改善術前剃髮常規,發展照護專案,改善術後頭皮清潔照護,有效降低病人不適。住院天數及ICU天數都大幅降低,成效卓著,成為台灣腦瘤照護的領航者。該團隊榮獲第十四屆「南丁格爾團體銅獎」,成為全國醫護表率。
慈月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
創辦人林保雍以母為名,創立慈月基金會,致力於改善護理環境,2012年起舉辦「南丁格爾獎」,成為全台首個由民間團體自發性頒發給護理人員的獎項,今年邁入第14屆,盼透過南丁格爾獎拋磚引玉,讓大眾給予更多尊重及鼓勵。
延伸閱讀
【保健情報】智慧醫療悄悄改變你我生活:護理也能靠AI更貼心、更有效率
【保健情報】如何預防大腸癌?掌握五大護腸原則
【保健情報】進加護病房很嚴重嗎?探病時間和規定?要準備什麼?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獎FB】 & 【慈月基金會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