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罹患大腸癌的人數不斷增加,推測可能與國人生活習慣有關,例如肥胖、飲食習慣不正常、抽菸飲酒等,甚至近期也有研究發現,嗜喝含糖飲料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大腸癌的早期症狀和多數腸道疾病類似,如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帶血、糞便有黏液、體重減輕等,不易區分,因此通常會建議50歲以上民眾定期進行大腸鏡篩檢。

什麼是大腸癌?

大腸癌可根據癌變的部位不同分為結腸癌以及直腸癌 (不過通常會會一同稱呼為大腸癌)。

大腸癌的原因主要是由大腸內的息肉癌變所致,置於為什麼會有息肉呢?這是因為大腸內有好菌、壞菌共存,而當壞菌過多時導致的發炎現象後,就會有息肉的增生。其實任何人都有可能會長息肉,尤其是中年過後或是習慣不良、家族病史或患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人,特別容易增生且癌變。

哪些情況會有大腸癌?吃什麼能預防?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報導,體重過重或是肥胖的人,尤其是腹圍大的人就會有較高的機會得到大腸直腸癌。如果保持運動的話,尤其是中強度到高強度的運動,則會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此外,有抽煙喝酒習慣的人,也都是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族群。

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多吃蔬菜水果高纖維食物及穀類,會降低發生大腸直腸癌的機會,然而如果常吃紅肉(例如:牛肉、豬肉、羊肉等)或是加工的肉品(如:熱狗、香腸等)則會導致大腸直腸癌發生的機會上升。

想降低腸癌風險 多吃這 3 類食物

有國外研究評估了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研究表示,較高的總膳食纖維、鈣和優格攝取量,與結直腸癌發病風險降低有關。隨著這3類食物攝入量的增加,腸癌風險逐步降低。

  • 膳食纖維
  • 優格

如何預防大腸癌 五大撇步記起來

(一)均衡飲食

多吃蔬菜水果可以幫助獲得足夠膳食纖維,膳食纖維作為腸道的清道夫,可以幫助我們排除堆積在腸道中的廢棄物也能幫助改善腸道環境。

減少攝取紅肉,特別是經過高溫、過度烹調的紅肉,建議以白肉如海鮮、雞、魚取代,以及反式脂肪、炸物等不健康的油脂。

(二)補充好菌

除了日常透過蔬果補充益生元,我們也可以透過保健食品補充益生菌,來打造一個健康的腸道環境。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改善腸道菌群的平衡,減少腸道炎症和感染的機會。長期維持良好的腸道菌群平衡,不僅有助於消化吸收,也能減少致病細菌所產生的致癌物質,進而可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生風險。

(三)拒菸、拒檳、拒酒

不管是不是大腸癌,其實菸、酒、檳榔本來就是影響身體健康的常見危險因子!

(四)定期篩檢

其實政府有提供50歲後的民眾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而一般民眾如果擔心其實也是可以自費的。其實大腸癌雖然不是小病,但是如果可以及早發現,其實存活率是可以大幅提高的。

(五)控制體重

不運動、過胖是所有疾病的危險因子,民眾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加入固定運動的好習慣,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

 

本刊不提供醫療建議、諮詢、診斷,或從事醫療行為。如您有健康狀況、使用任何藥物或醫療設備的需要,請您即刻就診或尋求醫療專業者詢問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