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名列國人十大癌症之一,因為初期無明顯症狀,所以發現時往往已是末期。你也是高危險群嗎?

飲食習慣是國人罹患食道癌主因

食道癌分為「腺癌」與「鱗狀細胞癌」兩種

腺癌
胃食道逆流所引發的食道癌屬於「腺癌」,是發生在食道下二分之一的位置,主要發生在歐美國家,引起的原因還有抽菸以及肥胖。但不要以為是亞洲人就不會得食道腺癌,如果本身有長期胃食道逆流的狀況,可能會引起「巴瑞氏食道」增高罹患食道腺癌的機率,建議定期做檢查。

所謂「巴瑞氏食道」就是下端的食道組織,因長期胃食道逆流的刺激,逐漸被柱狀的胃黏膜細胞所包覆,被醫界認為是癌前病變。

鱗狀上皮細胞癌
在台灣最常見的食道癌為「鱗狀上皮細胞癌」,是發生於食道上二分之一的位置,主要因為國人飲食習慣偏好熱食,如:湯飲、熱茶、熱咖啡、火鍋,甚至麻辣鍋,這些過燙食物會損害食道黏膜,長期下來就可能會引發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所以可以說食道癌是「吃出來的病」。

還有下列這些生活習慣都是引發食道癌的原因!

□    吸菸
□    喝酒
□    檳榔
□    愛喝熱湯、熱飲 (超過65度)
□    愛吃醃漬食品 (含亞硝酸鹽)
□    愛吃辛辣食物
□    發霉食物
□    缺少蔬果攝取

食道癌高危險族群
食道癌好發於50 ~ 60 歲,且男性與女性的比例是 11:1 ,近年來30~40歲的食道癌患者亦不少見。若同時有菸、酒、檳榔三種不良生活習慣者,得到食道癌的風險更遠超於一般人。

食道癌徵兆,你知多少?

因為食道沒有痛覺,初期難以透過症狀發現,等到腫瘤逐漸長大、佔據了食道管腔的一半以上,才會開始出現:胸悶、喉嚨卡卡、吞嚥困難、吐血…等症狀。

到了中後期,因為食道接近神經、縱隔膜、大血管及氣管,所以容易侵犯氣管跟神經,比較會產生:聲音沙啞、慢性咳嗽、容易喘…等症狀。

治療時機大大影響食道癌存活率

初期的食道癌因為還未擴大,可能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傷口小,也降低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如果腫瘤已經較大,直接切除會傷害器官與血管,所以通常會先透過化療或放療縮小腫瘤,再搭配外科手術切除。切除腫瘤後會使用胃或大腸來重建食道。

如果早期發現,五年的存活率可達 80~85%;如果到晚期才發現,五年存活率降低到 20% 以下。

簡單4「不」  遠離食道癌

生活習慣的改變
想要遠離食道癌,必須從「戒除」誘發食道癌的不良習慣做起:不菸、不酒、不嚼檳榔、不食用太燙的食物。
尤其食道癌的患者以有「菸、酒、檳榔習慣者」居多,不可忽視這些生活習慣的影響。

定期檢查
如果你是愛好「菸、酒、檳榔」的高危險群,更需要定期做「胃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醫師小檔案

延伸閱讀

【神醫怎麼說】上班一堆鳥事,煩到要心絞痛啦!

【神醫怎麼說】 透視心血管,關鍵護心知識

【神醫怎麼說】新國病!你不可不知的隱形殺手

看更多精采內容,請追蹤【神醫怎麼說】,讓神腦來守護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