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運用 AI 工具已可說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技能。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 NVIDIA 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黃仁勳近日在 CNN 節目《Fareed Zakaria GPS》中分享了他的 AI 使用策略,值得每個想要善用 AI 的人學習參考。
多重驗證策略:不依賴單一 AI 的智慧選擇
黃仁勳強調,他從不依賴單一 AI 工具來回答問題。「當你從 AI 獲得答案時,我不會直接接受。通常我會說:『你確定這是你能提供的最佳答案嗎?』」
他還會同時使用多個不同的 AI 平台,讓它們互相檢視和批評彼此的回應。「這就像是尋求三位醫師的意見一樣。我會向多個 AI 詢問相同問題,然後要求它們比較彼此的答案,最終給我所有答案中的最佳版本。」
《商業內幕》的報導中還提到,在今年五月的第 28 屆年度米爾肯研究所全球會議上,黃仁勳也分享了自己運用 AI 的學習策略:「對於相當陌生的領域,我可能會說:『先像對 12 歲孩子一樣解釋給我聽』,然後隨著時間推移,逐步提升到博士級別的深度。」
主動思考的重要性:AI 不是思考的替代品
而日前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有一篇關於使用 AI 可能會如何影響認知能力的研究,節目主持人 Fareed Zakaria 也引用了這篇研究來向黃仁勳提問。
針對外界擔心使用 AI 可能會影響認知能力的疑慮,黃仁勳提供了不同的觀點。雖然他表示沒有研究 MIT 這篇關於使用 ChatGPT 等工具可能帶來「認知成本」的研究,但他認為自己每天使用 AI 的經驗顯示,認知技能實際上是在進步的。
「我不太確定人們是如何使用 AI 而導致不需要思考,但實際上你必須思考。」他強調,與 AI 互動本質上是一個提問系統,而要能夠提出好問題,就必須進行思考、分析和推理。
黃仁勳並非唯一在日常工作中大量使用 AI 的科技領袖。微軟執行長 Satya Nadella 也在今年五月接受《彭博社》(Bloomberg)訪談時透露,他使用 Microsoft Copilot 來總結電子郵件並準備會議。
消息來源:Business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