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處於颱風季節,除了關心風雨動態與交通安全,家中的飲食與食材保存同樣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颱風可能帶來停電、冰箱失效等狀況發生,我們需要臨時囤貨與備餐,若沒有做好準備,很容易造成食物浪費或食安問題。其中部分地區因前段時間颱風豪雨引發溢流災害,導致災情與水源污染、食物安全風險上升。

 

本篇「颱風天飲食安全守則」,教您如何在颱風天妥善保存食材,與確保家人健康。

 

1. 停電時冰箱食材保存小技巧

在颱風來臨,停電是最常見的狀況之一。冰箱失去冷藏功能後,食材容易腐敗。

以下幾點小技巧,能延長冰箱內食材的保鮮時間:

            ●  少開冰箱門:每次開門都會讓冰箱溫度上升,盡量一次拿齊所需食材。

            ●  先吃易腐食物:魚、肉、熟食等易壞的食材,應優先食用,耐放的罐頭、乾糧可以最後再吃。

            ●  冷凍食品堆在一起:冷凍食材堆在一起可以減少熱量流失,延長保鮮時間。

            ●  冰塊或冰袋應用:停電時可在冷凍室放入冰塊或冰袋,幫助維持低溫。

 

2. 囤貨採買的健康選擇

在颱風來臨前,許多家庭會進行囤貨與備餐。但囤貨的同時,其實也可以 兼顧營養 與 保存性,以下幾類食材提供參考:

            ●  常溫保存食品:米、義大利麵、燕麥片、餅乾等,方便快速料理且不易壞。

            ●  高纖蔬果:馬鈴薯、南瓜、洋蔥、蘋果,保存期長又能補充膳食纖維。

            ●  蛋白質來源:罐頭魚、豆腐(真空包裝)、堅果,方便補充蛋白質又不易壞。

            ●  飲品:水、茶、果汁等常溫飲品,可確保基本水分攝取。

※. 小提醒:購買食材時可依家庭人口數與停電可能時間,預估食用量,避免囤太多造成浪費。

 

3. 溢流災害與食物安全

近期部份地區因豪雨引發溢流災害,導致水源污染與食物安全風險上升。

為了降低食物污染的風險會建議:

            ●  選擇封閉包裝的食材:如罐頭、真空包裝食品,避免直接接觸可能受污染的水源。

            ●  注意食材保存期限:定期檢查家中食材的保存期限,避免食用過期食品。

            ●  加強食材清潔:購買的蔬果應徹底清洗,必要時可用消毒液浸泡。

 

4. 避免食安風險的小提醒

颱風天環境潮濕、氣溫波動大,更要注意食安狀況 :

            ●  熟食保存時間:超過2小時的熟食若室溫炎熱,不建議再食用。

            ●  罐頭與飲品檢查:打開後若有異味或膨脹氣泡,應立即丟棄。

            ●  廚房清潔:颱風後室內潮濕,保持廚房、餐具乾燥可減少細菌滋生。

5. 颱風天飲食小策略

            ●  簡單料理:颱風期間避免過於複雜、耗時的料理,以易煮、易保存為主。

            ●  多喝水、補充蔬果:即使囤貨,也別忘了蔬果攝取與水分補充。

            ●  分餐包裝:可以將食材分裝小份,方便一次取用,減少開冰箱次數。

 

結論

在颱風天裡不只是安全防災的考驗,同時也考驗著我們的飲食管理與食材安排。只要掌握好「停電食材保存法」、「囤貨健康選擇」與「避免食安風險的小技巧」,就能讓全家人在風雨中依然可以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延伸閱讀

【保健情報】颱風後病媒蚊孳生!預防登革熱七招學起來

【人氣精選】緊急救難包5大必備內容物!地震防災避難包萬全準備看這裡

【最新快訊】神腦送愛到花蓮災區 即刻啟動關懷服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