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是一個全球性的節日,旨在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但每個國家母親節的日期其實並不相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這個日期的確立,其實與美國的一位女性有密切相關。

母親節的由來:為何訂在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母親節在美國成為法定節日,源自美國一名名為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為了紀念她的母親安·賈維斯(Ann Jarvis)。而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安娜看見許多陣亡將士的母親與妻子孤苦無依,因此不僅是紀念母親,同時也希望世人能正視「母親」對家庭的貢獻,她的媽媽在1905年5月9日去世,那天剛好是5月第二個星期日。安娜在母親死後,四處倡議爭取母親節成為法定節日。終於在1914年,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正式簽署法案,將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全國性的母親節。

各國母親節的不同日期

雖然許多國家,如美國、台灣、日本、澳洲等,都在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慶祝母親節,但世界各地仍有不同的母親節日期。例如:

  • 英國:四旬節(復活節前的第四個星期日)
  • 法國: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
  • 泰國:8月12日(泰國王后詩麗吉的生日)
  • 阿根廷:10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母親節的慶祝方式

在台灣過母親節方式較為簡單,通常透過聚餐吃飯、吃蛋糕、寫卡片、送禮送花為主,最重要的還是感謝媽媽的辛勞及付出,不要吝嗇對媽媽展現滿滿的愛意,以下推薦幾個母親節的慶祝方式。

  1. 溫馨家庭聚餐: 親自下廚或選擇一家溫馨的餐廳,與家人一同享用豐盛的母親節大餐,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2. 手作心意禮物: 親手製作一份獨一無二的禮物,例如手作卡片、相簿、編織品或陶藝作品,表達對母親的真摯情感。
  3. 放鬆身心之旅: 安排一趟溫泉之旅、SPA按摩或一日遊行程,讓母親放鬆身心,享受難得的悠閒時光。
  4. 藝文饗宴時光: 陪伴母親欣賞一場喜愛的音樂會、舞台劇或電影,共同享受藝文帶來的感動。
  5. 戶外踏青野餐: 選擇一個風景優美的公園或郊區,與母親一同野餐、散步,享受大自然的清新與美好。
  6. 回憶時光相冊: 整理與母親的舊照片,製作一本充滿回憶的相冊,一同回顧過往的溫馨時光。
  7. 手寫感恩卡片: 寫下對母親的感謝與愛意,用文字表達平時難以說出口的感激之情。
  8. 親子手作課程: 一起參加手作課程,例如插花、烘焙或手作飾品,共同創造美好的回憶。
  9. 居家電影院: 在家中打造舒適的電影院氛圍,準備母親喜愛的電影和點心,一同享受溫馨的電影時光。
  10. 貼心家務服務: 為母親分擔家務,例如打掃、洗衣或準備餐點,讓母親感受到您的貼心與關懷。

看在地媽媽如何陪孩子成長?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 青年組《苑裡童樂會的媽媽們》


團隊成員:鄭淳化、羅方汝

作品介紹:本片以紀錄苑裡鎮小小公民夏令營為背景,從認識兒童參與式預算再慢慢聚焦到當中幾位在地媽媽是如何參與陪伴孩子的故事。起初因各自單純的理由而加入討論,殊不知就此開啓了漫長的合作旅程,影片呈現了在這段很「硬」旅程中,媽媽們究竟被逼出什麼潛能?在這場以兒童提案為目的的營隊中她們又是扮演什麼角色呢?

 

加入神腦會員,更多精采好片不漏接 >>點此即刻加入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

神腦基金會以關心在地生態、社區人文為起點,自2009年起舉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鼓勵全民關懷所在的土地,實踐原鄉踏查精神,邀請民眾深度探索家鄉或生活周遭,採集日常中最獨特的光景,從多元視角中看見不同的台灣印象。



更多影刻台灣系列文章這裡看

【影刻台灣】挑選豬肉5大要點!認識台灣豬肉標章、產地

【影刻台灣】看見外來種的矛盾與挑戰-班腿樹蛙在生態保育中的隱憂

【影刻台灣】澎湖馬糞海膽瀕絕種!限捕令為海膽保留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