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不幸腦死時,可以選擇把身上良好的器官或組織捐贈出去,遺愛人間,「器官捐贈」是你或你的家人正面臨的事情嗎?除了接近死亡的時候,一般人也可以預立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一起來了解器官捐贈的大小事!

 

器官捐贈條件是什麼?

器官捐贈的條件包括捐贈者必須是20歲以上成年人,且具有完全行為能力。捐贈者在捐贈器官前必須經過詳細的醫學檢查,確保器官的健康狀況適合移植。

一般來說需符合以下條件,才能進行器捐:

  • 符合腦死條件而器官功能正常
  • 無惡性腫瘤病史
  • 無愛滋病病史
  • 無明顯敗血症
  • 無長時間(15分鐘以上)低血壓、休克或無心跳
  • 肺臟捐贈者必須胸部X光清晰,無明顯胸部外傷、胸腔手術之病史
  • 無明顯肝病史或肝損傷(非絕對)
  • 無長期控制不良的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或糖尿病、心臟畸型之病史(非絕對)
  • 年齡60歲以下者(非絕對)
  • 未患有無法控制的感染性疾病,如庫賈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等

 

腦死判定有嚴格的規定,為避免誤判,需具有判定資格的兩位醫師及病患原診治醫師進行符合規定的判定,才能宣布其為腦死。捐贈者在捐贈器官前必須經過心理諮詢,確保其對器官捐贈的決定是自願且無壓力的。捐贈者的家屬必須同意器官捐贈的決定,並在捐贈後提供支持和協助。家屬的意願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家屬反對器官捐贈,可能會導致捐贈者的意願無法實現,家屬的同意與配合,不僅可以幫助捐贈者實現他們的願望,也可以挽救更多需要器官移植的病患的生命。

 

哪些器官可以捐贈?

檢查符合標準的捐贈者,可以捐贈心臟、肝臟、腎臟、肺臟、胰臟、小腸 )和組織(如眼角膜、皮膚、骨骼、肌腱、心瓣膜、血管),如是癌症或植物人,符合條件則可以捐贈組織,以眼角膜為主。

器官捐贈的流程與注意事項?

登記成為器官捐贈者:想要成為器官捐贈者,首先需要登記成為捐贈者。可以透過衛生福利部的器官捐贈網站或是到醫院填寫相關表格進行登記。

家屬同意:在成為器官捐贈者後,若不幸遭遇意外或病症需要器官移植,家屬必須同意器官捐贈的決定。因此,建議在登記時告知家人自己的意願,讓家人了解並支持。

醫療檢驗:當器官捐贈者過世或符合器官捐贈條件時,醫療團隊將進行相關的檢驗,確認器官的適合性以及健康狀況。

手術進行:當醫療團隊確認器官適合移植時,將進行手術摘取器官或組織,並將其移植到等待器官的病患身上。器官或組織摘取之後,醫生會在捐贈者四肢放入支撐物,並仔細縫合傷口,讓捐贈者保持完整的外觀。

 

器官捐贈的好處?

器官捐贈可以挽救生命,把自己身上良好的器官或組織,以無償的方式,捐贈給器官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讓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有第二次重生的機會。捐贈者家屬在失去親人的同時,也能感到慰藉和自豪,讓他們能夠延續生命,並且能繼續貢獻社會。

 

如何表達想捐贈器官的意願

台灣推行器官捐贈數十年,器捐風氣漸被大眾所接受,據統計2023年有1萬1353名患者等候器官移植,以腎臟8730人位居第一,其餘依序是肝臟1009人、心臟276人、肺臟101人、胰臟79人及小腸8人,另有眼角膜1218人,不過捐贈人數僅416人,遠不及器官等候人數的1成。

 

如您認同器官捐贈大愛助人的理念,可以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申請註記器官捐贈意願於健保IC卡。

管道有:

1.透過衛福部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等網站線上簽署,並列印同意書,親筆簽名後掛號寄回

2.到全國各醫院、衛生所、健保署等服務窗口索取同意書填寫郵寄


台大雲林分院器捐協調師-延續照亮新生命

器捐的醫療流程非常繁瑣,在過程當中協調師擔任重要角色,包括發掘器官捐贈的潛在個案、聯繫醫療團隊討論及評估病況、讓家屬了解器捐相關流程及其意義。台大雲林分院的劉幸儀護理長則是雲林地區的器捐協調師,時常與時間賽跑,助人延續生命,圓滿家屬及病患的心願,迄今共完成15位器官捐贈個案,也重新點燃20個家庭的希望,獲頒第13屆南丁格爾獎特殊奉獻金獎的榮耀。


慈月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

創辦人林保雍以母為名,創立慈月基金會,致力於改善護理環境,2012年起舉辦「南丁格爾獎」,成為全台首個由民間團體自發性頒發給護理人員的獎項,今年邁入第12屆,盼透過南丁格爾獎拋磚引玉,讓大眾給予更多尊重及鼓勵。

延伸閱讀

【台灣守護者】掌握長照4補助 照顧路上你不孤單

【台灣守護者】年紀不是重點!了解「健康餘命」比長壽更重要

【台灣守護者】最新國人十大死因揭曉 COVID-19躍居第3位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獎FB & 【慈月基金會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