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行是一個充滿歷史與文化價值的行業,承載著古老的醫學智慧。在中藥行民眾不僅可以抓藥,你還知道中藥還賣什麼嗎?中藥行也販售給民眾各種香料,像是胡椒、肉桂、八角、陳皮,不過因應時代轉變,中藥行生存也逐漸受到挑戰。中藥行透過轉型,有機會讓大眾再重新看見他們的歷史之美,紀錄片《菁寮的老藥房》因為成為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的拍攝地而爆紅,從本片深入了解臺南鄉村裡百年漢醫店的故事。

 

中藥行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中藥行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漢代,當時中國人開始對各種植物、礦物和動物進行研究,並發現了它們對人體健康的益處。中藥的使用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更重要的是調理身體,保持身心健康。中藥在中國傳統醫學中佔有重要地位,被視為一種獨特的醫學體系,與西方醫學有著不同的理論基礎和治療方法。

中藥行的現況與挑戰

在社區巷弄間偶爾會看到歇業的中藥行,隨時代演進正逐漸凋零中,以前老一輩的民眾會到中藥行抓中藥材、煎水藥;而現在年輕一代則習慣到中醫診所就醫、服用科學中藥,或服用西藥,民眾習慣的轉變則是中藥行的挑戰之一。由於中藥行的製作過程複雜,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成為一個難題。此外,政策的擬定也對中藥行產生影響,全民健保僅給付科學中藥(濃縮粉劑),而不給付飲片藥材,在健保制度下改變醫師開藥習慣和民眾用藥習慣。而中藥行必須依賴大量進口,許多處方大量開放為一般食用,也就是食品化,像是被歸類為中藥材的大小茴香、枸杞子、肉豆蔻甚至何首烏,都可以在大賣場、市場等通路,或是線上訂購就買得到,減少民眾到中藥行購買的必要性。

 

中藥行賣些什麼?可以是藥材也可以是香料

中藥行是一種提供傳統中醫藥材和香料的專業店鋪在中藥行裡,你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中藥材,例如人參、黃芪、川芎等,這些藥材被廣泛應用於中醫治療和保健,像是之前新冠疫情來襲,中藥行清冠一號時常熱銷一空。除了中藥材,中藥行也販售各種香料,如檀香、沉香、龍眼木等,這些香料常被用於香薰、療癒和祭祀等用途。還有許多可以食用的香料,例如黑白胡椒、肉桂、八角、月桂、陳皮、肉豆蔻、咖哩,可以買到四神湯、燉煮牛肉、人蔘雞湯、藥燉排骨等進補需要的藥材等,在中藥行酸梅湯也可以拿到藥材包,還可以依照個人喜歡的口味客製化向人員諮詢!如果你對料理有感興趣,不妨到中藥行逛逛,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中藥行怎麼抓藥?

選擇正規中藥行:在選擇中藥行時,要確保選擇正規、合法的中藥行,以確保所購買的中藥是符合標準且品質可靠的。

準備處方藥材清單:在前往中藥行前,應先準備好醫師開立的處方藥材清單,以確保能夠順利購買所需的中藥材。

與藥師溝通:到達中藥行後,應主動與藥師溝通,將處方藥材清單交給藥師,並詳細說明所需的藥材和用途。

檢查藥材品質:在藥師幫助挑選藥材後,應仔細檢查藥材的外觀、氣味和質地,確保藥材符合要求且品質良好。

購買藥材:確認藥材品質無誤後,

即可付款購買藥材,並確保取得正確數量和種類的中藥材。

妥善儲存藥材:回家後應將藥材存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以確保藥材的儲存品質。

中藥行的興衰及轉機

西醫著重於治療,中醫則著重預防,相較於西醫,中醫需會花較長時間調養,20多年前中藥行全盛時期達1.5萬家,但全台目前剩不到8000家,許多中藥行附近人口外流,近十年來有的中藥行透過在地文化的推廣和傳統在造,新舊代接班努力找到符合現代的經營方式,像是大稻埕周邊仍有許多中藥行也賣四物包、酸梅湯包、熱紅酒包、藥浴包、防蚊包等熱銷產品,也開始做許多國際觀光客的生意,或是中藥材互動體驗館讓古人智慧與現代傳承接軌,讓中藥行才能隨時代好好的傳承下去,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擊退燥熱!超簡單DIY解暑飲品
 

薄荷薑茶:去皮生薑、切碎薄荷葉用沸水沖泡靜置5分鐘。

竹葉菊花茶:將洗淨的竹葉和菊花放壺中,加入適量的熱水泡5~10分。

紅棗銀耳湯,紅棗和銀耳泡30分慢火煮沸,以小火煮1小時,加冰糖調味。

菊花薄荷湯:將菊花和薄荷葉,加入適量的熱水泡10分。

綠豆薏仁湯:綠豆和薏仁洗淨後煮沸,轉小火煮30分至熟爛,加入冰糖調味。


台南鄉村裡的百年漢醫店 看紀錄片《菁寮的老藥房》

臺南後壁區菁寮老街裡有間的百年中醫店-金德興藥舖,是一棟悠久的傳統木造閣樓式街屋(也是阮家古厝)建於清乾隆年間。紀錄片《菁寮的老藥房》帶領觀眾走進這個古色古香的百年中醫店,探索其中的故事。93歲的阮素瑟阿媽回到當年工作的老藥房,這是父親創辦的漢醫店,藥房里封存著一百多年的歲月與回憶,這一百年來老藥房伴隨菁寮這個老村落一起成長、一起沒落,見證著日治時代以來台南鄉下農村的共同命運,也成為電視劇《俗女養成記》中女主角成長的老家的拍攝場景…

 

製作團隊:阮高思、阮中

 

評審評語:

以夾議夾敘的方式,將家族史和地方誌巧妙融合。仔細匯整家族成員的過往種種,鏡頭語言極富情感,使用二戰影片、資料照片,以及模擬影片使用得宜,透過記憶力極佳的阿嬤,娓娓道來的家族故事,和菁寮的發展過程,層層疊合,為此類尋根影片,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鼓勵影像創作者詳實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轉譯為影像,以紀錄片形式完整且真實地表露這些獨一無二且珍貴的記憶,不僅重新認識身處環境,也將日常的覺察、動身實踐的改變,訴說給更多社會大眾知道,成為推動社會往前走的動力!競賽自2009年開辦以來,鼓勵全民以影代筆紀錄家鄉故事,涵蓋的題材廣泛,從人文鄉土、生態環境、藝文、社福等議題都有,有兒少、青年、一般組,不同年齡層以不同角度觀點,紀實刻劃心目中的家鄉。

更多文化紀錄片這裡看

【影刻台灣】台灣的建醮習俗 民間信仰的傳承與延續

【影刻台灣】認識台灣辦桌宴客傳統 尋找最在地的飲食記憶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TheSENA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