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份工作,阿嬤堅持了60個年頭,海是她最溫暖的依靠,也是她這輩子的歸宿,只想就這樣靜靜的度過最後的人生,如今,卻面臨了無可奈何的轉變。

認識馬崗-極東漁村的海洋文化


在台灣極東點的一個馬崗漁村,有著百年的石頭屋聚落,屹立於海邊見證漁村的興衰,踏入馬崗,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寂靜,蜿蜒的小巷弄中,沒有超商進駐,只有兩三間雜貨店,為數不多的居民,大多以漁業謀生,圍繞著漁港、海岸,過著看似靜謐的生活,實際上部分居民正展開「文化資產」的守護運動。

海洋孕育出了漁村文化,在馬崗,男性大多外出乘船捕魚,而女性大多在潮間帶上採集海菜等等,大海就是他們的經濟來源。60多年來,罔市阿嬤每天清晨三點就到海邊採海菜,上岸後必須洗海菜洗到晚上,去除海水腥味及挑揀出石頭、貝類等,身為海女,低頭彎腰採海菜是很吃體力活的工作,也必須懂得觀察海浪,浪大就得停下手邊工作休息,一個不注意很有可能被浪打到而受傷,儘管兒女想要將阿嬤接到都市共同生活,而阿嬤依舊是想與守著一輩子的海洋度過餘生。

守護家園-海女的哀愁與無奈


罔市阿嬤娓娓道來馬崗的故事,從前是軍人居住於此,而後空軍部隊撤離,而特色建築「石頭屋」是在地居民為抵擋強烈東北季風及夏季的颱風,就地取材所建造的而成,石頭屋歷經百年屹立不搖,如今財團默默收購馬崗土地,阿嬤及居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面臨被趕出長久居住的家,於是,居民開始團結起來,大家都盡己之力,為他們的家園發聲、行動,阿嬤也感嘆自己也沒能再活多久、住多久,訴說出種種無奈及哀愁。而面對將可能失去家園,阿嬤輕輕感嘆地說:「財團是一頭鱷魚,我們住的人只是吻仔魚,哪有辦法?」也是有堅持、有抗爭,只是自己也法再活多久、再住多久了。

 

線上影展熱烈播映-一般組 優選《海女》

製作團隊︱江秉彰 李啓豪 陳慕凡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鼓勵影像創作者詳實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轉譯為影像,以紀錄片形式完整且真實地表露這些獨一無二且珍貴的記憶,不僅重新認識身處環境,也將日常的覺察、動身實踐的改變,訴說給更多社會大眾知道,成為推動社會往前走的動力!競賽自2009年開辦以來,鼓勵全民以影代筆紀錄家鄉故事,涵蓋的題材廣泛,從人文鄉土、生態環境、藝文、社福等議題都有,有兒少、青年、一般組,不同年齡層以不同角度觀點,紀實刻劃心目中的家鄉。

 

延伸閱讀

【影刻台灣】經濟效益與家園衝突 聆聽拆遷的多元聲音

【影刻台灣】絕美極東漁村 百年家園將面臨拆遷命運?

【影刻台灣】溼地孕育豐富生態系 水鳥寶寶長成記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TheSENA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