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氣溫如溜滑梯般狂降,對手腳冰冷的小編來說特別煎熬,尤其早上起床換衣服,不僅要先把衣服拖進被窩裡捂暖,換衣服時更不想掀開被子接觸冷空氣,相信所有冷底的女生看到這邊應該都點頭如搗蒜吧?所以,小編整理了一些常見手腳冰冷的原因與對策,讓大家參考手腳冰冷可以怎麼辦,不同的體質的手腳冰冷,處理方式不一樣喔!

【循環型的手腳冰冷】

冬天氣溫逐漸下降,血液循環跟著變慢,加上末梢血管收縮,如果身體能量無法供應到四肢末梢,使得手腳尤其是指尖、腳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環不暢,就會產生手腳冰冷的情況,無論男女老少都可能出現這種現象。一般人身體能量供應不足的原因主要有3種:

心理影響生理: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長期精神緊繃沒有加以調適,容易造成睡眠不足的情況,導致該清醒的時候覺得想睏容易累、該休息的時候睡不著,整個生理時鐘被打亂,再加上班族常有的情況:周一~周五事情多心情煩躁沒睡好,周五晚上放飛自己來個報復性熬夜,假日早上賴床睡睡醒醒,長期生活不規律,體內循環不良,能量無法正常儲存與循環,就容易供應不足。

  • 可參考的改善方法:依循533原則進行適量運動(一周運動5天、一天運動30分鐘、運動時心跳需達130下/分鐘),不分平日周末,每日都早睡早起(是早點睡,不是熬夜到早上才睡喔!),補充鈣、鎂等礦物質與維生素B6,有益於幫助入眠。

 

身體未儲存足夠能量:

沒感冒沒生病,但除了手腳冰冷,還容易疲倦、全身性畏寒,這屬於中醫常講的身體「虛」,最常發生在不當減肥的女性身上。為了追求身材輕盈苗條,搞得三餐不正常,也沒有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或是月經期間已經在失血,還怕胖不吃東西,最後的結果,是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下降、肌肉流失,冬天一到,體內沒有能量可以使用,血液循環不良,何止手腳冰冷、凍到指尖發麻沒有知覺都有可能喔!

  • 可參考的改善方法:依中醫來說,體質虛寒者可以用吃來補強,薑蒜、補湯、或是近年正夯的紅蔘、南美人蔘(瑪卡)營養品,都可以考慮。如果擔心藥燉排骨、羊肉爐補太多上火冒痘,可以考慮從中醫裡的「平補」四神湯開始,不過總的來說,飲食均衡+攝取原型食物才是最重要的!千萬別為了想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就完全不吃澱粉、也不要怕吸收油脂就完全不吃肉、更不要迷信只吃紅肉可以瘦,最重要的,每天務必吃足3份蔬菜+2份水果!國民健康署的「健康餐盤」真的不是瘦子站著說話不腰疼所制訂出來的建議量,而是專業醫師、營養師們研究人體所需能量的正確食物換算值。

發懶不動就結冰:

小編本身就是這種人,絕對奉行能坐不站、能躺不坐、以米蟲為志向、以沙發馬鈴薯為依歸。雖然正常吃、正常睡、心情還算愉快,身體軀幹也暖呼呼的,但手腳摸上去就是冷吱吱,最喜歡玩的就是拿手去冰同事(咦?),半夜翻身甚至還被自己的腳冷醒,但好險沒有發寒畏寒到要喝補湯的地步。

  • 可參考的改善方法:從外部增加血液循環,最便利的方式是使用暖暖包,如果覺得使用暖暖包成本太高,可以改用懷爐(會有煤油味)、微波式暖寶寶或充電式電暖寶,但要注意溫度跟使用方法,避免燙傷;在家時可以泡半身浴或泡腳,在水裡丟2~3片生薑片、加幾滴薑的精油促進循環,水不用太燙,比體溫略高40~45度左右、泡10~15分鐘即可,以免表皮保護的油脂被過度清除,反容易造成乾癢、脫皮的情況。

【疾病型的手腳冰冷】

有些人手腳冰冷是因疾病所造成,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者,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產熱不足,容易手腳冰冷;而心血管疾病,低血壓、貧血者,或血管硬化的年長者、糖尿病人,則容易因末梢循環不良產生手腳冰冷。這些患者不見得適合前述的補氣暖身方式,貿然喝補湯可能會造成血壓升高、高溫泡腳法也可能因糖尿病足熱感喪失,被燙傷不自知的案件,建議詳細詢問醫師,確切診療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