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酒檳榔成癮 口腔癌機率高達123倍之多

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長期慢性刺激口腔是發生主因,尤以嚼食檳榔最為主要,還有吸菸、飲酒等原因,有這三種嗜好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123倍之多,通常好發於45歲以上,症狀如口腔內出現腫脹、硬塊、長期黏膜潰瘍,或是黏膜顏色改變。由於醫學發達,癌症已不再是過去認為的絕症,口腔癌患者早期診斷及治療,治癒率可達80%以上,大多需以手術來做腫瘤清除,而口腔癌患者手術後,可能因症狀、氣味,遭受同病房的患者的異樣眼光......

拒絕菸酒檳榔-口腔保健懶人包

1. 保持口腔清潔:經常刷牙、漱口、使用牙線等

2. 每半年定期作口腔健康檢查

3. 養成飲食好習慣: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飲食;避免長期食用高熱或刺激性的食物

4. 減少菸、酒、檳榔等長期對口腔黏膜有刺激性的物質

有這些症狀要注意-口腔癌防癌徵兆5字訣

1. 破:在同一部位持續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嘴破。

2. 斑:口腔癌癌前病變,指口腔內出現不明的白斑、紅斑或突起物。

3. 硬:口腔內或頭頸部有持續性之腫塊,觸摸時不一定會疼痛,口腔內腫塊偶有伴隨不明原因出血情形。

4. 麻:感覺異常,如舌或唇麻木感,說話、吞嚥、咀嚼感覺麻木。

5.腫:因腫瘤而臉型腫脹,或頭頸部左右兩邊不對稱。

 

照亮外科病房的陽光天使-改善口腔照護困境

「多點善解與付出,替護理創造更大的價值。」

-第九屆南丁格爾獎績優奉獻銅獎
奇美醫院 李怡珍護理長

從快步調的急診室,李怡珍護理長從2002年請調到外科病房,在這一待就是16年,從起初發現許多病房患者想申請換床,了解其原因後是因為病房中有口腔癌患者,他便致力口腔癌患者術後口腔保健,改善口腔異味及吞嚥訓練,此外,她也熱心公益,一步一腳印走進社區推廣急救課程及提升民眾口腔保健知識,運用護理專業,替外科病房中的病患,解決在康復的過程實際面臨到的問題,也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李怡珍護理長對待病患的善意及付出,所散發的溫暖正能量,正是放大護理價值的體現。

2020第九屆南丁格爾獎 績優奉獻銅獎
奇美醫院 李怡珍護理長

 

 

「我們懷著尊敬的心,感謝護理人員的投入,在艱難的環境中,仍擁有專業與高度愛心,就像媽媽一樣。」─慈月基金會創辦人暨董事長 林保雍

創辦人林保雍以母為名,創立慈月基金會,致力於改善護理環境,2012年起舉辦「南丁格爾獎」,成為全台首個由民間團體自發性頒發給護理人員的獎項,今年邁入第九屆,盼透過南丁格爾獎拋磚引玉,讓大眾給予更多尊重及鼓勵。

 

延伸閱讀

【台灣守護者】180天戒菸成功!「霹靂嬌娃」帶領上千人遠離菸害

【台灣守護者】遠離心臟衰竭猝死!必看《護心5大招》

【台灣守護者】臺大醫院雲林分院 全台首創「護理快速反應小組」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獎FB & 【慈月基金會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