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長者多資源缺乏-偏鄉遇見的長照挑戰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14%,伴隨高齡化帶來許多挑戰,失智、失能及照護人力等資源問題一一浮現,你身邊有人正遭遇到這些問題嗎?另外,偏鄉人口又相較於都市高齡,人力普遍不足,願意到偏鄉的醫療長照人員少,即便有人願意,留任也是問題,偏鄉資源不足的情況也顯而易見,像是人口密集的雙北醫院診所近6000間,而幅員遼闊的屏東加上花蓮卻不到600間,近十倍的差異,偏鄉長者想在自己的故鄉終老,是否能安心。在偏鄉實際上會發生的就醫及健康問題,像是老人家時常有患有慢性病,需定期服藥及追蹤,很容易因為路途遙遠等交通阻礙,而耽誤就醫或是沒藥吃,導致病情加重,甚或是偏鄉長者需要輔具或藥品,無從得知如何購買,這些偏鄉長者生活上可能遇到細節的問題,都需要長照資源整合及介入服務。

樂活照護天使堅守家鄉 讓自己人照顧自己人

 

「需要在哪裡,我就應該在那裡。」


-第九屆南丁格爾獎樂活照天使銀獎

遇見居家護理所 賴慧珊所長

 

護理師年資13年的排灣族賴慧珊,從小在滿州鄉山區的原鄉長大,從小因媽媽生病,而立志當個護理師,深感家鄉地處偏遠、資源匱乏,十年前接觸居家護理,走進大小巷弄、偏遠地區,提供專業居家照護服務。她說道,啟發她進入居家護理這條路的是一對種田的老夫妻,70歲的阿嬤獨自擔起照顧阿公的工作,光是管罐餵食,對阿嬤來說就花費好大的力氣,這一幕深深感動了她,烙印在她心中,她領悟了護理師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決心投入全人照護(預防保健、疾病診治、長期照護及安寧照護),她認為居家護理更能凸顯護理的專業及價值,因為被病人及家屬需要,更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

在國境之南服務的居家護理所 使弱勢長者有尊嚴善終

賴慧珊2019年創立「遇見居家護理所」,撐起狹長的恆春半島的居家照護服務,也在設置安寧療護機構,一步一腳印,走進長者、患者家中定期照護、即時關懷,身為排灣族的她,因為沒有語言的隔閡服務更貼近個案。照顧個案也減輕家屬負擔,居家護理所內,免費提供社區民眾血壓、血糖監測,協助經濟弱勢的個案免費輔具租借,簡易傷口換藥等衛教諮詢服務,也經常利用假日開著貨車,為民眾購買輔具或代購所需照護物品。看到原鄉的居民,因為她的介入、照護,生活品質提升,能有尊嚴的善終,她認為這就是她存在的價值。

 

2020第九屆南丁格爾獎 樂活照護天使銀獎

遇見居家護理所 賴慧珊 所長

 

「我們懷著尊敬的心,感謝護理人員的投入,在艱難的環境中,仍擁有專業與高度愛心,就像媽媽一樣。」─慈月基金會創辦人暨董事長林保雍

 

創辦人林保雍以母為名,創立慈月基金會,致力於改善護理環境,2012年起舉辦「南丁格爾獎」,成為全台首個由民間團體自發性頒發給護理人員的獎項,今年邁入第九屆,盼透過南丁格爾獎拋磚引玉,讓大眾給予更多尊重及鼓勵。

 

延伸閱讀

【台灣守護者】靈的守護者 張淑蘭打破文化魔咒 為耆老善終

【台灣守護者】百變天使鄭聿淩 化身「無醫村」鄉民靠山

【台灣守護者】偏鄉守護天使 用行動關懷居民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獎FB & 【慈月基金會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