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變冷,洗個熱呼呼的澡是最舒服的事。但你知道嗎?如果水溫太高、洗太久,反而可能越洗越乾、越癢、甚至還加速老化!今天就來教你如何享受熱水澡又可以舒適度過冬季。

 

冬季洗澡與保養原則報你知

一、為什麼洗熱水澡容易造成肌膚乾燥?

皮膚表層有一層「皮脂膜」,能維持水分與油脂平衡。但當水溫過高時,這層皮脂膜容易被破壞,皮膚的天然油脂就會被洗掉,角質層含水量下降,就出現乾燥、緊繃、搔癢的狀況。

尤其是中高齡族群或乾性膚質的人,皮脂分泌本來就少,若又愛長時間泡熱水澡,皮膚會變得更脆弱,冬季搔癢、脫屑問題就更明顯。

 

二、冬天洗澡這樣最剛好:掌握水溫與時間

正確的洗澡方式,是冬季保養的基礎。

  • 水溫控制在37~40°C之間:比體溫稍高即可,避免太熱。
  • 選擇溫和清潔品:避免使用強清潔力或含香精、酒精的沐浴產品。
  • 輕拍擦乾、立即保濕:洗完澡後塗抹乳液或油類產品,能鎖住皮膚表層水分。

 

三、從飲食幫肌膚「內建保濕力」

除了外在保濕要做好,內在的營養也同樣重要。

  • 補充好油脂:選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亞麻籽、核桃,有助維持皮膚屏障完整性。
  • 多吃富含維生素C、E的食材:例如 奇異果、甜椒、堅果、酪梨,有助於維持肌膚健康。
  • 水分要足夠:冷天容易忽略喝水,建議每日仍維持1,500~2,000毫升的水分攝取。

 

四、保濕不只是擦乳液,更是一種生活習慣

冬季皮膚問題往往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包括氣候乾燥、環境溫差大、過度清潔與保養不足。
想讓皮膚維持穩定,其實關鍵不在「抹什麼」,而在「不讓水分過度流失」。調整日常小習慣、減少刺激,才能從根本守護皮膚健康。

 

健康小叮嚀

皮膚的油脂與菌相平衡,是人體防禦系統的一部分。建議避免頻繁使用去角質產品。若出現嚴重乾癢或脫皮狀況,應諮詢皮膚科醫師,尋求專業評估與治療。


冬天洗澡,不求熱、不求久,只求剛剛好。降低水溫、縮短洗澡時間、養成保濕習慣,讓洗澡成為放鬆身心的時刻,而非讓皮膚默默受傷的陷阱。從今天開始,調低一點水溫、加一點保濕,用最溫和的方式度過這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