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人們生命中不可或缺、很重要的一部分,家的面貌有百百種,與我們的生命歷程緊密連結,包含了情感、思念及愛,也有人說「家」是避難所,因為有愛,能使人們堅強,面對生命中的種種難關,在這歲末年終之際,和最親愛的家人說聲感謝吧!

遠赴台灣落地生根 新住民最窩心的家

紀錄片《何以為家》獲得第13屆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青年組的最佳影片獎,故事從青年導演自身的家庭出發,而反映了許多新住民家庭的縮影,敘事鏡頭主要聚焦在最日常的居家,主角是來自印尼的莉璇,她育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從事著非常勞累、有不錯收入的板模工作,但讓他感到更累、更煩的是,下班後回到家裡,面對失和的婚姻,莉璇在片中語氣滿是無奈;當初之所以嫁到台灣,是因為父母說台灣生活環境比印尼好,有機會的話,要把握來台灣過生活的機會,也因此莉璇有兩個家,來到台灣十多年,只有回印尼的家兩次,不常回印尼是因為想把錢留給兩個家使用,而在台灣發生的不愉快,她不願讓遠在印尼的父母,擔心,總是報喜不報憂,總是跟父母說「我過得很好。」,她也曾經想過離開,但她堅定的為了兩個孩子,選擇忍受一切並留下來扛下整個家…

青年組最佳影片《何以為家》

製作團隊︱楊雅雯、楊惠珺、陸儀、陳柔蓁、黃翰汶

指導老師︱歐全翔(DARE Film影像製作)、陳允山(高雄市中華藝術學校)

作品介紹:莉璇是一位來自印尼的新住民,影片中圍繞著她來台前後的經歷,隱約帶到她的婚姻,述說她選擇留下的理由。這不只是莉璇的個人故事,其實也反映著許多新住民家庭的縮影。   

評審評語:被攝者在鏡頭前直白的表達,拍攝者以記錄下的影像來回應,在鏡頭前後往復的,都是愛。攝影與剪輯看似簡單,其實帶著巧思,日常的畫面,卻充滿了光。

 

看台灣傳統家庭 勤儉持家的堅強女性

「勤儉持家」常常是早一輩台灣女性的典型性格,想盡辦法開源節流,來掙錢養活家裡,紀錄片《阿母ㄟ柑仔店與它的關係企業》講述在石碇鄉間一位母親為了持家開設了柑仔店,還作了許多副業,包含種田、家庭美容、互助會、等等,最後柑仔店不敵大企業競爭,而後老闆娘因感染Covid-19過世,家人們又再度團聚,整理母親的柑仔店、遺物,娓娓道來她的過去…

 

一般組入選《阿母ㄟ柑仔店與它的關係企業》

製作團隊︱陳文枋、羅莉莉、鍾心怡

作品簡介:

早期石碇的交通跟物資不是那麼方便,阿蕊用小發財車在山上兜售物資,後來為了方便持家,索性開起了雜貨店。除此之外還做了很多副業,只要是能賺錢改善家計的,通通都一手包辦,勤儉持家一輩子,最後仍不敵連鎖企業的競爭,但是阿蕊並沒有放棄,在夾縫中希望能夠走出自己的路。

評審評語:

片名非常有創意,導演透過兒女子孫整理阿母ㄟ柑仔店,慢慢帶出阿蕊的點滴,日常的影像感,看似閒聊,實質在整理阿蕊的遺物,最後才讓觀眾得知,阿蕊因染COVID-19,8天後過世,家人無法見到最後一面。很有感情的攝影,值得喝采的表現手法,令人驚豔的阿蕊的關係企業。

【2021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頒獎典禮暨特映會花絮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鼓勵影像創作者詳實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轉譯為影像,以紀錄片形式完整且真實地表露這些獨一無二且珍貴的記憶,不僅重新認識身處環境,也將日常的覺察、動身實踐的改變,訴說給更多社會大眾知道,成為推動社會往前走的動力!競賽自2009年開辦以來,鼓勵全民以影代筆紀錄家鄉故事,涵蓋的題材廣泛,從人文鄉土、生態環境、藝文、社福等議題都有,有兒少、青年、一般組,不同年齡層以不同角度觀點,紀實刻劃心目中的家鄉。

 

更多親情紀錄片這裡看

【影刻台灣】感動親情紀錄片大作《永遠的五歲》

【影刻台灣】一年僅回家一次!捕魚人家庭的情感羈絆

【影刻台灣】鏡頭下的告別與想念,生與死的本質是什麼?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TheSENA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