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台灣最早的記憶 卻隨著時間逐漸消逝

  你一定聽過《老人飲酒歌》,這是台灣首次登上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原住民族主題曲,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這些傳統的原住民族文化卻漸漸沒落,被世人淡忘,但在這些部落裡,仍有著堅守部落傳統的族人們,努力將文化持續傳承下去。在臺東知本的卡大地布部落,至今保有傳統男子年齡階級組織的教育養成,部落男孩從小就要接受有如軍事制度的訓練,讓孩子們能夠學會互助合作,揮別男孩轉為青少年階級,開始走進部落的核心-巴拉冠男子聚會所(Palakuan),接受未婚成年階級指揮,從事各種服務工作,以及嚴格訓練,傳承老祖先百年來守護部落的意志,最後在三年一度的成年禮(kituvangsar)宣示典禮上,男孩必須接受嚴厲地的木棒揮打,才能在眾人前穿著代表卑南族男子的後敞褲(katring),背負起傳承的責任,讓下個世代、甚至是下下個世代,都能繼續延續卑南族傳統。而居住在阿里山上的鄒族獵人們,則是嚴格遵守著山林的傳統禁忌,在深入山林前,也一定嚴守部落傳統,用酒祭拜當地獵場的土地神,祈求保佑即將進入獵場的人們,以及打獵行程能順利圓滿,長期倚靠著這片土地成長的鄒族,非常重視大自然的保育,除了維護山林資源,不獵多、不販售,才能讓生態資源能源源不絕,除了上山打獵之外,獵人們也善於編織用來裝獵物的網袋,擔心著這些傳統的編織、鞣皮技術將來可能消失,在阿里山鄉的七所部落大學開設了編織班及鞣皮班,希望能藉由更多人的學習,讓技藝能夠流傳下去。

 

2017神腦紀錄片競賽 社會組佳作 kituvangsar.晉級》

2018神腦紀錄片競賽 環境生態特別獎 《上山走走》

 

青年人口外流 部落只剩長輩們在「用力」生活

  原住民族除了面臨到傳統漸漸流失的困境之外,他們的居住環境也正在改變,在台東長濱的大俱來部落,仰賴著大海過生活,每年4-5月的飛魚季,是他們一年中重要捕魚時節,只有2個月能夠捕族整年所需的飛魚,但早期沒有港口提供阿美族船隻進出,只能由沙灘出海,因而需要部落族人協助推船、拉船,演變出mihanget的互助模式,並以漁獲酬謝幫工,但是因為傳統捕魚作業太過辛苦,年輕人漸漸地移往市區、或是離鄉背井工作,在繁忙的飛魚季,就只剩下長輩們在工作,即使體力大不如前,仍還是堅守著自古以來的傳統,在這塊成長的土地上,努力生活。還有一個因為沒有趕上平埔族改制登記,而流失身份的原住民族─噶哈巫族,是台灣少數族群內保有族內文化、語言、文字的平埔族,經歷921大地震震碎他們的家園,傳統文物損壞,才主動成立協會,浮出世面,同樣的,噶哈巫族也面臨到年輕人口外移的無奈,即使願意學習的人很少,他們還是將現有的文資保存,希望能讓後代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源,用歌唱、傳統活動來凝聚族人的心。

 

2018神腦紀錄片競賽 社會組銀牌 Ma'orip 飛魚季節》


2018神腦紀錄片競賽 中學組佳作 《重現kaxabu

 

用行動體驗原民文化 讓文化繼續傳承

  許多部落青年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開始返回部落,並協助推動部落事務,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部落文化,他們突破傳統,將過往不對外開放的祭典活動,調整成限量預約制,使外來遊客有機會能體驗到原住民族的特色活動,同時也規劃了一系列的部落旅行,使訪客能透過體驗部落生活,品嘗到獨特的美食,以及狩獵、編織、射箭等活動,也能了解到族人從早期到現在的生活足跡,使原住民族文化能被廣為人知,使文化不斷延續下去,讓下一代也能看見不同的台灣。2019原鄉踏查紀錄片徵件即將於9/19截止,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踴躍報名。

2019原鄉踏查記錄片競賽徵件倒數中>>點我立即報名

 

延伸閱讀

【影刻台灣】看見城市最美風景 志工用愛與行動守護台灣

【影刻台灣】台南巷弄大菜市 「曜」你記得它

【影刻台灣】放下偏見,你會看見台灣獼猴的可愛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 &  【TheSENA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