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 RPG 甚至是 JRPG 嗎?那你絕對不能錯過最近最紅的遊戲之一《光與影:33 號遠征隊(Clair Obscur: Expedition 33)》。這款由前 Ubisoft 員工組成的法國新銳開發團隊 Sandfall Interactive 傾力打造、Kepler Interactive 發行的作品可說是款「法式 JRPG」遊戲,以其獨特的法國「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風格奇幻設定與深刻的末日主題,在 2025 年 4 月底上市後就迅速獲得玩家與評論界的高度讚譽,甚至在發售三天內就達到百萬銷量。
深入《光與影:33 號遠征隊》的絕望詩篇
遊戲背景設定在一個每年遭受「抹煞」(Gommage)的世界,神秘的「繪母」(Paintress)每年會甦醒並畫下一個數字,達到該年齡者無論身在何處都會化為煙塵。故事的主要舞台盧明市,是人類在大約 67 年前經歷一場名為「大斷裂(The Fracture)」的災難後僅存的避難所,它孤懸於與主大陸隔絕的島嶼之上 。這座城市與外界的隔絕,使得居民對主大陸的現狀一無所知,只能年復一年地派遣遠征隊。隨著數字逐年遞減至「33」,玩家將扮演工程師古斯塔夫(Gustave)等成員加入名為「33 號遠征隊」的組織,肩負阻止繪母、終結死亡循環的絕望任務 。
回合制戰鬥碰上即時反應系統
除了故事與美術風格。《光與影:33 號遠征隊》的特色之一在於的「反應式回合制戰鬥系統」(Reactive turn-based combat)。在傳統 JRPG 的回合策略基礎上融入了即時動作元素,來提升戰鬥的沉浸感和刺激度 。
戰鬥的核心機制依然是回合制,玩家可以看到敵我雙方的行動順序 。但在執行攻擊或防禦時,遊戲引入了大量的即時反應操作(QTE)。例如,在發動某些攻擊或技能時,根據提示在恰當時機按下按鈕,可以強化攻擊效果或觸發額外連擊 。而在防禦階段,當敵人發動攻擊時,玩家不再是被動承受傷害,而是可以透過精準的按鍵操作,實時進行閃避(Dodge)、格擋(Parry)甚至反擊(Counter)。成功閃避可以完全規避傷害,而精準格擋不僅能毫髮無傷,更能觸發慢動作特寫和強力的反擊,瞬間扭轉戰局 。此外,系統還包含手動瞄準敵人弱點(Free Aim System)、透過掌握攻擊節奏來連鎖攻擊(Chain Combos) 等多樣化的即時互動。
當然,做為一款 RPG 遊戲,角色的培養與戰鬥方式也是重點。例如,古斯塔夫透過攻擊累積「充能(Charges)」來強化其「超載(Overcharge)」技能;瑪艾兒則圍繞不同的「架式(Stances)」進行戰鬥,其威力受狀態效果和武器特性影響等等。
踏上遠征的硬體門檻:《光與影:33 號遠征隊》系統需求
由 Unreal Engine 5 開發的本作。最低的硬體門檻要求玩家的系統需搭載 64 位元的 Windows 10 作業系統。在處理器方面,效能至少需等同於 Intel Core i7-8700K 或 AMD Ryzen 5 1600X,記憶體方面則需要至少 8 GB RAM。至於顯示卡,官方列出的基準包括 NVIDIA GeForce GTX 1070 Ti 8GB、AMD Radeon RX Vega 56 8GB 或 Intel Arc A580 8GB。
若想獲得更佳的遊戲體驗,作業系統建議升級至 Windows 11。處理器方面,推薦使用更現代且性能更強的型號,例如 i7-12700K,或是 AMD Ryzen 5 5600X 或 Ryzen 7 5800X。記憶體容量則建議加倍至 16 GB RAM。顯示卡的需求更是大幅躍升,推薦使用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8GB 或 AMD Radeon RX 6800 XT 16GB 等級的顯示卡
但無論是最低需求還是推薦需求,都有一個共同且至關重要的條件:遊戲需要 55 GB 的可用儲存空間,並且強制要求使用固態硬碟(SSD)。
用 PC 掌機隨時隨地踏上遠征
一般來說,想要流暢遊玩像《光與影:33 號遠征隊》這樣畫面精美的遊戲大作,玩家往往需要一台性能強勁的桌上型電腦或高階遊戲筆記型電腦。然而,近年來 PC 掌機的崛起,讓玩家擺脫固定地點的束縛,隨時隨地都能投入到自己喜愛的遊戲世界。例如 MSI Claw 8 AI+ 和 ASUS ROG Ally X 就是目前高階 PC 掌機的兩款代表機種。
MSI Claw 8 AI+ 搭載 Lunar Lake 架構的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處理器與 Arc 140V GPU,配備 32GB LPDDR5x-8533 超高速記憶體。8 吋 16:10 IPS 觸控螢幕支援 120Hz 更新率與可變更新率技術,提供更佳視覺體驗。內建 80Wh 電池、1TB PCIe 4.0 NVMe SSD,並採用 M.2 2230 規格。操控上配備霍爾效應類比搖桿和扳機,散熱採用 Cooler Boost HyperFlow 技術。連接方面提供兩個 Thunderbolt 4 連接埠,支援最新 Wi-Fi 7 無線網路。
ROG Ally X 則採用 AMD Ryzen Z1 Extreme APU,記憶體從原版 16GB 增至 24GB LPDDR5x-7500。配備 7 吋 1920x1080 IPS 觸控螢幕,支援 120Hz 更新率和 FreeSync Premium 技術。電池容量從 40Wh 增至 80Wh,內建 1TB PCIe 4.0 NVMe SSD,並採用 M.2 2280 規格。外觀改為黑色,手柄曲線也有調整,為提供更舒適握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