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種類繁多,泛指腎臟出現病變或功能受損。大家所稱的腎臟病,大多是指慢性腎臟病,主因為腎臟組織長期受損,導致結構或功能下降,無法正常運作。
不過腎臟的每個組成都有可能發生疾病,治療和癒後也有差別;腎臟各個部份所引發的病變,也有急性與慢性之分,甚至全身性的疾病也可能併發腎臟病變。如果罹患腎臟病,不只腎臟本身出問題,還會造成高血壓、骨質疏鬆、紅血球數量不足等併發症。
腎功能有哪些?
腎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臟器之一,雖然一顆腎也能活,但是少了另一顆腎臟的幫助,餘下的那顆就容易有腎功能不全的問題,也讓腎臟的功能大打折扣。一般來說,腎臟的主要功能是透過過濾血液並製造尿液來排除體內代謝廢物,除此之外,腎臟也有重要的分泌功能,包括分泌腎素(調控血壓)、紅血球生成素(促進骨髓生成紅血球)及活化維生素D(維持骨骼健康)等。
腎臟病種類有哪些?
腎臟病大多是透過病因來區分不同種類,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腎臟病類型:
- 先天性腎臟病:最常見的是多囊性腎病,也有人稱之為泡泡腎。因為病人的腎臟會長出大小不一的囊腫(又稱水泡)而得名。
- 腎絲球腎炎:腎絲球發炎引起的腎臟病,俗稱的腎炎,感染、自體免疫疾病、急性腎臟損傷等因素都可能誘發腎絲球腎炎。
- 繼發性腎臟病:因各種疾病所誘發的腎臟病,例如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性腎病變」、高血壓造成的「高血壓腎動脈硬化症」、痛風造成的「痛風性腎病變」、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紅斑性狼瘡腎炎」等。
- 腎小管間質性腎病:常見原因多由腎結石引起,若結石從腎臟掉落到輸尿管就可能造成腎臟積水,久了就會使腎臟損傷。
- 血管性腎病變:多由心血管疾病引起,高血壓是主要的因素。
有這五症狀別輕忽 可能是腎臟病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有5字訣可以自我檢查是否有腎臟病的前兆,分別如下:
- 泡:泡泡尿、尿液異常,例如血尿、蛋白泡沫尿
- 水:下肢有水腫現象,且按壓後產生的凹陷無法馬上恢復
- 高:高血壓
- 貧:貧血、臉色蒼白
- 倦:原因不明的倦怠
此外,其他如食慾不振、血尿、尿痛、腰部痠痛、皮膚病變、頻尿或夜尿、多尿但尿量少、少尿或無尿,也都可能是腎臟病症狀。
罹患慢性腎臟病 飲食可以這樣吃
雖然慢性腎臟病無法治癒,但若症狀輕微並未到腎衰竭末期(需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腎友),仍可以透過精準飲食準則來控制:
- 低蛋白:控制飲食中蛋白質攝取量,可大幅減少尿毒產生機會,進而延緩腎功能衰退。
- 攝取足夠的熱量:熱量攝取不足時,身體代謝自身的熱量來維持每日所需,此時產生的含氮廢物,反而增加腎臟負擔。
- 低鈉磷鉀:1.應避免攝取過多含磷量高的食物,鮮奶含磷高建議換成低磷鉀營養品。2.調味品如食鹽、味精、醬油等需適量攝取。高鹽份的食物應避免食用以避免高血壓及水腫。3.含鉀量高的蔬菜類應先熱水川燙、去掉湯汁後,再用油炒或油拌,因為蔬菜中的鉀經水煮後,可溶於水中,而減少攝入量。4.盡量少喝湯品:菜湯、肉湯、雞湯、魚湯、火鍋湯、中藥燉湯。5.少吃加工品:常見加工食品在製程中會增加鈉磷鉀的含量,故盡量多攝取原型食物,減少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