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不挑食是好習慣,但非每人都能做到,每位挑食者心中都有一份挑食菜單。國外專家表示,民眾拒吃某些特定食物,應與身體觸發的保護機制有關,提醒若有出現焦慮、憂鬱等情況,應要適時求助心理醫生,可能已經患上「迴避或節制型攝食症(Avoidant/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ARFID)」。
什麼是迴避型攝食症
「迴避型攝食症」是一種新型的飲食失調症。與厭食症患者出於對體重增加或身材走樣的恐懼不同,「迴避型攝食症」患者只吃他們喜歡吃的東西,若逼迫他們吃他們討厭的食物就會令他們有瀕死的感覺,甚至有可能引發噁心過敏等症狀。由於這是一種新型態的病症,當類似症狀出現在兒童身上時,家長很可能只單純的以為是孩子挑食,就強迫他們把食物吃下去,但這將很可能導致後果變得非常嚴重。
為什麼會有迴避型攝食症
造成此病的確切原因不明。可能和其他精神疾病有關,以下是可能的原因:
- 基因:有些人的基因含有較高風險的飲食失調,如果有一等親 (父母或兄弟姊妹) 曾患有飲食失調,則得到此病的風險提高。
- 心理和情緒的健康:對自己沒自信、完美主義、做事衝動、人際關係不好。
- 社會制度:苗條、瘦是現代人的價值觀,導致許多人無形的壓力
迴避型攝食症是飲食障礙症的一種
根據第五版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的描述,常見的飲食障礙症包括了:嗜食症(binge-eating disorder)、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其他還有異食症、反芻症、迴避/節制型攝食症(avoidant/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和非特定的「餵食和飲食障礙症」。厭食症及暴食症常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大部分發生於10到30 歲之間。當飲食障礙明顯影響到病人的身心狀態和生活時,就必須要盡早就醫治療了。
被你挑食的食物在哭泣 營養均衡最重要
在社群媒體發達的年代,有些人會追求不合理的體重。有些人則因為生活環境壓力過大,而出現暴飲暴食的現象。當家中有一位飲食障礙症的患者,除了病人痛苦,家人也都會受到影響。其實,吃飯不僅僅是維持身體營養所需,享受美食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 偏食:明顯不吃某一大類食物,例如只吃肉、不吃飯或不吃菜。
- 挑食:吃飯時總是不吃特定的食物,例如可能會吃大部分的蔬菜,卻無法接受胡蘿蔔、青椒,就是挑食;或是吃飯時只肯吃特定的食物,例如可能吃得下一大碗牛肉麵,但換成飯菜肉分開的營養午餐就吃不下,這也是挑食的表現。
- 食慾不佳:跟偏食、挑食不同,無論哪種食物都不愛吃,所以吃飯時只能吃很少的份量;或是不論是愛吃或不愛吃的食物,都只吃得下非常少量的食物,吃飯時經常一下子就吃飽了。
若是您自己、或家人有上述飲食障礙的症狀,建議尋找專業的醫療人員接受治療,讓您能夠恢復正常生活,重新享受食物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