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1日是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發起的「世界肺癌日」,目的為呼籲全球民眾一起響應行動,減少肺癌危險因子的暴露、早期篩檢,遠離肺癌的威脅。
不抽菸也會得肺癌?室外空污成元兇
衛福部公布2021年國人死因統計,肺癌已連續 18 年穩居癌症頭號殺手。肺癌的分類中,76%的人罹患的是與吸菸關係相對小的「肺腺癌」,罹患「肺腺癌」之女性國人,甚至有高達九成為非菸族群,與舊有的觀念大相逕庭,原來不吸菸也有可能得肺癌。近年包含鳳飛飛、陳文茜、柯文哲太太陳珮琪,從不抽菸卻都被診斷出肺腺癌。
越來越多證據也指出,空氣污染是台灣肺癌元兇。我國PM2.5長期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 10 微克/立方公尺,且中南部尤甚,據統計,自1995年至2015年間,我國肺腺癌發生率顯著增加,而高屏地區的肺腺癌年增加率是北部的十五倍以上,可見空氣品質與肺腺癌的發生相關。
肺癌早期有警訊 症狀一次看懂
肺癌初期通常症狀不明顯,若已出現以下肺部的「求救信號」,民眾就需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常見的肺癌症狀包括:
● 持續咳嗽且未見好轉
● 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
● 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
● 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
● 聲音沙啞
● 骨關節疼痛
● 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
早期篩檢是救命關鍵
肺癌雖是無聲的殺手,但早期發現的患者存活率非常高;不過,早期肺癌幾乎無症狀,若不是透過篩檢,甚至難以察覺。統計資料指出,約有45.03%的患者在初次就醫診斷時就已經是肺癌分期的第四期,顯示若非透過篩檢或其他方式而及早發現癌症的患者,大多數人都是在疾病晚期才驚覺罹癌。因此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可考慮定期進行篩檢,包括:
- 多年吸菸史者(含二手菸),或戒菸時間未超過15年者
- 長期暴露在油煙環境的廚師及家庭主婦
- 暴露於工廠廢氣或特殊汙染環境者(如建築工人、油漆工人、騎車、居住於工業區附近等)
- 有肺結核病史或有肺纖維化等肺部慢性疾病者
- 有癌症家族史
肺癌篩檢比一比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以下稱LDCT),是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一種,相較傳統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輻射量較低,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但存在偽陽性高、長期檢測將增加輻射暴露量、確診的侵入性檢查有併發氣胸等可能衍生的風險。
近期肺癌篩的檢測方式有最新發展,是由中研院陳水田博士首創的尿液生化檢測「肺無憂」。藉由檢測尿液中的肺癌分子標記抗體,即能判斷是否存在肺癌細胞,具有無輻射風險、非侵入式、準確度高、檢測費用低、免到院、方便快速等優點。該技術取得美國及台灣專利,目前已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等使用「肺無憂」作為肺癌的早期篩檢工具。提醒屬於肺癌高風險族群的民眾也可自行至全台神腦門市購買,及早做好篩檢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