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植樹節,你知道植樹節的由來還有意義嗎?看過以後植樹的意義會更深植你心!特別的日子推薦大家觀賞神腦紀錄片競賽獲獎作品《種回一座原始林》,青年學子關愛永續環境,將自己因緣際會發掘的精采故事拍成影像,盼吸引更多人對環境的重視!

 

為什麼要植樹?除了保護環境還有這個由來-3月12日植樹節

樹木可以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有助於減緩溫室效應、調節氣候,樹葉可黏著懸浮微粒,有淨化空氣的作用。此外,樹根能幫助水土保持、涵養水源,樹林也是動物生存的家園!那麼,為什麼3月12日是植樹節呢?因為要紀念國父提倡造林運動、推動環境綠化及各項林業建設,故政府將國父逝世紀念日3月12日訂為植樹節,92年更將植樹節擴大為植樹月,期望讓植樹節意義更深植人心,好好保護我們賴以維生的生態環境!

深耕十年才能有一片森林

「樹就像是個孩子,你一定要陪伴他,尤其在山區,你不陪伴他,他明天可能就被藤蔓壓死了,所以我們今天在這一區、明天去那一區,就是一直循環、循環…大概十年才有一片森林。」這是種樹長達30年的屏東縣霧台鄉愛鄉發展協會宋文生理事長所說的,他種下超過一萬棵的樹木,在家鄉復育了100公頃的森林,是什麼動機和念頭,讓他義無反顧的堅持種樹?一起來看青年組最佳影片《種回一片原始林》。

深受家庭環境影響 種樹就是他的使命

紀錄片《種回一片原始林》的主角是魯凱族人宋文生先生,他在家鄉屏東霧台,默默地愛護山林、種植樹木。當時20多歲的他,考上警察,但因為伐木商入侵山林,自己因為想守護家園的心,與當時警察的角色陷入矛盾,讓他放棄警察的穩定工作,決定回家鄉開立早餐店,並實踐種樹計畫。

宋文生從小在自然環境中成長,與部落老人家學習山林中的智慧,對土地、對山林的愛與連結非常地深厚,起初跟著父母親種樹,之後與妻子持續種樹,這一做就是30多年之久,回想起八八風災當時,過度開墾的山林滿目瘡痍,但更堅定了他種樹的意志,也相信種樹這件任務,是老天給他的恩典、賜予的工作,也希望邀請更多年輕人加入復育山林的行動!
 

2022神腦紀錄片競賽 青年組最佳影片獎《種回一片原始林》

製作團隊︱林竑宇(屏東縣明正國中)
指導老師︱林弓義

評審評語:

長年過度砍伐的山林,在風災中終造成嚴重的土石流災情,一位世代居住在山區的住民憑一己之力想要把樹林種回來,這個執念感召了許多人,一起為重建山林盡一份力。受訪者言語樸實,空拍地景壯觀,配樂悅耳簡約,成就一部動人的紀錄短片。

【2023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頒獎典禮花絮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鼓勵影像創作者詳實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轉譯為影像,以紀錄片形式完整且真實地表露這些獨一無二且珍貴的記憶,不僅重新認識身處環境,也將日常的覺察、動身實踐的改變,訴說給更多社會大眾知道,成為推動社會往前走的動力!競賽自2009年開辦以來,鼓勵全民以影代筆紀錄家鄉故事,涵蓋的題材廣泛,從人文鄉土、生態環境、藝文、社福等議題都有,有兒少、青年、一般組,不同年齡層以不同角度觀點,紀實刻劃心目中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