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現代的文明病,隨著年紀漸長,許多中年人開始發現自己的身體機能衰退,晚上睡得越來越少,往往清晨五、六點就醒來,夜晚更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出現失眠多夢的症狀。若出現這種跡象就要當心,解決睡眠質量問題,近期一項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認知功能障礙。

每週有下述失眠症狀達3天以上,那就是有失眠問題:
(一)入睡困難:上床躺下來超過30分鐘無法入睡。
(二)淺眠易醒:入睡後容易醒來,半夜清醒時間超過30分鐘
(三)過早清醒:比預計起床時間還早30分鐘清醒,且無法再入睡

睡不著吃安眠藥就好?傷身又不治本

失眠的成因繁多,其中由憂鬱或焦慮所引起的失眠約佔30~50%,其它成因則包括酒精、藥物、身體疾病及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或夜間肌痙攣),僅有約15%失眠患者,是因不明原因導致身體無法正常入眠。

換句話說,絕大部分的人失眠都有其背後「原因」。若一味服用安眠藥,但始終沒有找出及改善失眠原因,僅會對安眠藥產生依賴或讓失眠問題繼續惡化。

長期服用安眠藥者可能導致身體出現抗藥性、藥效減弱,並產生認知功能或行為異常,亦或因疲憊、易怒、精神不濟、頭暈及頭痛等症狀,而引發心理問題或加劇原有的精神疾病。用安眠藥治療失眠,只能治標,無法治本,想要夜夜好眠,應該要從生活型態中找出問題,針對問題加以改善,才是治本之道!

4個習慣助你改善失眠問題

想打斷失眠惡性循環,必須積極改善「行為」和「想法」,營造高質量的睡眠品質,像是從調整飲食、穴道按摩、養成睡前儀式、香薰精油、睡前拉伸運動等都可舒緩一整天的緊繃情緒。

一、飲食習慣改變

含咖啡因的飲食會造成失眠,如茶、咖啡、巧克力等,咖啡因需約八小時代謝,所以晚上十一點入睡的話,下午三點後就不要在攝取含咖啡因的食物。晚餐和睡眠時間要間隔4-5小時,讓食物在睡前好好消化。不少人也有餓到醒來或難睡著的狀況,因此在睡前吃少量牛奶、起司,有助於穩定血糖和飽足感。
二、規律生理時鐘節律
固定起床和睡覺的時間,讓生理時鐘穩定,如果你平常太晚睡,那就先把目標的睡眠時間訂下,每隔兩三天或一週,把睡覺跟起床時間往前調整半小時,做漸進式的調整,儘管是週末也不例外。如在固定時間有睡不著的問題,則可以延長清醒的時間或是增加消耗能量(如運動、社交活動等)。
三、改變光線
早晨接受陽光照射可降低體內褪黑激素,讓身體開始清醒;晚上則減少光線照射,使褪黑激素分泌增加較好入眠,睡前一小時不要滑手機、看電腦、平板,因為3C產品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影響睡眠品質。
四、儀式感、放鬆冥想
可以在睡前創造屬於自己的「睡前儀式」,例如伸展、冥想、塗抹乳液、聞精油、點香氛蠟燭等。或是使用腹式呼吸,讓專注力回到身體上的每塊肌肉和呼吸頻率,讓身體好好放鬆。


遠離失眠這樣做 打造不失眠體質多吃4類食物

改善失眠你可以放下安眠藥,利用這些健康食物,來解決長期輾轉難眠的困擾!先來認識這些助眠的營養素及相對應的食物吧!

  • 「色胺酸」又稱生理時鐘胺基酸,掌管人的睡眠和心情,也是血清素和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的原料。
  • 哪些食物含有「色胺酸」:香蕉、牛奶、乳製品、燕麥、芝麻、鯖魚、鮭魚
  • 「GABA」是重要的神經傳導物,對於安定情緒、入睡有幫助,如果體內GABA的量不足可能會引起睡眠障礙。
  • 哪些食物含有「GABA」:糙米、紫米、玄米、全穀米
  • 「鎂、鈣」有安定神經解除疲勞的作用,嚴重缺乏時,甚至可能加劇失眠、憂鬱等症狀。
  • 哪些食物含有「鎂、鈣」:奇亞籽、杏仁等堅果種子類,以及菠菜、螺旋藻等綠色植物
  • 「維生素B」B6可穩定神經及減少焦慮、B12可促進褪黑激素釋放
  • 哪些食物含有「維生素B」:黃豆、全穀雜糧、海鮮、魚類、蛋類、肉類螺旋藻

除了天然食物外 吃什麼保健品可以幫助睡眠?

根據科學文獻,色胺酸、維他命B、鎂鈣、魚油、維他命D,對幫助入睡的功效較佳,在挑選睡眠保健食品時,可以注意其成分是否包含以上營養素,此外,芝麻素、洋甘菊、蘆筍等也是常見有益睡眠複方成份。

每種營養相關研究,雖然都能看到其功效,但為什麼往往食用的時候並沒有明顯的感覺?主要是在製作產品時,礙於成本、法規,往往達不到研究要求劑量,因此,在挑選時,還是得看營養標示,才能知道所購產品是否有添加足量功效成份。

像是芝麻素濃度要達到97%以上之濃度,才能標示為「芝麻素」,否則只能稱作「芝麻萃取物」;因此,在挑選芝麻素產品上必須注意此項標示。食藥署規範芝麻素的每日上限頂規添加攝取量為「15毫克」;GABA含量建議每日可攝取50–3000毫克,單次補充不超過750毫克。而我國衛生福利部則建議GABA攝取量上限為每日500毫克,這個也是在挑選產品上可以注意的。

這些營養素並非萬靈丹,要擁有健康睡眠還是需有:正常的作息、良好的舒壓、飲食、運動習慣。長期失眠者依舊需要尋求醫療人員的協助,進行專業的睡眠檢測,找出真正睡不著的原因唷!

 

本刊不提供醫療建議、諮詢、診斷,或從事醫療行為。如您有健康狀況、使用任何藥物或醫療設備的需要,請您即刻就診或尋求醫療專業者詢問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