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神腦紀錄片競賽 小學組金牌《給噶瑪蘭的祝福》

 

一條溪流 兩種不同生活樣貌

  宜蘭大湖溪,不只是宜蘭河的上游支流,也是蘭陽平原上最後一條天然野溪,早期居住在此地的人們,因為水資源的缺乏,大湖溪成為居民生活用水來源。

  在老一輩的記憶中,大湖溪是那麼的清澈,兩邊長滿了植栽,從小過著在溪邊游泳、抓毛蟹、抓魚的快樂生活,也因為乾淨無污染的水源,溪邊長滿了野薑花、過貓蕨類,這些美味野菜就成了居民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但隨著經濟環境改善,土地慢慢地被開發利用,這條小河正逐漸的水泥化,從溪流沿岸的尚德橋開始可劃分為兩段,尚德橋下游的部分已經進行河川整治,成為俐落整齊的水溝,而上游至今還保有最原始的風貌,河岸沿岸有著茂密的樹林,居民也會在此釣魚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

 

孩子化身小導演 隨爸媽兒時記憶走讀大湖溪

       正因為大湖溪的下游區段準備進行防洪工程整治,引發主動關心這條溪流,聽著父母親訴說的兒時記憶,孩子們也深深感受到現今與早期生活的差異,不能再像過往一樣,如此自由的與大自然的緊密生活在一起,下定決心跟著父母親的兒時記憶,重新尋訪大湖溪,親身走進溪流中,一步步的探索。感受到孩子對這片土地關心的老師們,也主動帶著孩子,搭乘小船,沿著大湖溪漂流,以實際行動,體驗、感受著大湖溪最原始的樣貌,卻也看見了因應環境改變,溪流周邊開始出現的死魚、廢棄物及汙水,正慢慢地充斥著這片溪流。

  大湖溪的源頭,是座百年水圳和羌連埤,雖然離大湖溪不過兩、三百公尺,卻可以明顯發現水質上的差距,孩子們回到大湖溪上游,深究原因,發現竟是養豬場、家庭汙水造成的,而這些廢水就直接流入大湖溪中,才發現當頭之急得先解決汙水問題。

 

我家門後有小河 尋找生態與經濟的平衡

  「我家門後有小河,後面有山坡...」這首歌可能是許多人生活的寫照,但放眼望去,現今的大湖溪,早已與長輩們記憶中的印象相差甚遠,看著逐漸水泥化的溪流,居住在大湖溪旁的居民備感憂心,煩惱的不僅是兒時回憶不復存在,更擔憂的是原本溪流中的自然生態被破壞,孩子們希望藉由拍攝紀錄片,替大湖溪留下珍貴的記憶,不斷努力地四處奔走,傾聽居民的心聲,只盼能守護大湖溪,留給居住在這條溪流的動、植物們,一個乾淨的生存環境,也盼喚醒社會大眾關心家園,反思在我們尋求更好的生活環境時,是否有機會能保持生態的平衡,這是課題,也是未來最重要的任務。

 

延伸閱讀

【影刻台灣】跟隨百年樂聲 見證南管風華與衰退

【影刻台灣】選手就是主角!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

【影刻台灣】走進巷弄 找尋家鄉的好滋味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 &  【TheSENA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