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手工民具 傳承老師傅多年手感

 「每天都站在同一個地方,注視街道、觀察人車,你覺得這樣無聊嗎?其實一點也不,觀察其實很有趣。」這是花蓮中正國小的孩子,為守護老店工藝五十餘年的企鵝,所做出的童趣想像。挖掘藏身花蓮巷弄的「民具」老店,同樣也來自孩子們的觀察,他們看到的「民具」老店藏著什麼故事呢?

 

充滿手溫的「鐵皮金剛」 「民具」得來不易

  「民具」源自日文,指用自然、純手工方式所打造的生活用品,郭阿進阿公承襲了「民具」的傳統,就這樣堅持長達50年之久!

  「當時因為沒有錢念書,才十多歲就跟著老師傅學習亞鉛工夫。」郭阿進回憶年輕往事說,這段和亞鉛的緣分,帶有一點感慨和感謝,雖然不能跟同伴一起去上學,卻開啟他純手工的工藝人生。經過三年多學習到自己開了店,每天用著熟悉的工具在亞鉛版上敲邊、錘整,製作一個個富有溫度的「鐵皮金剛」,從水桶、澆水器、漏斗、油燈到牛燈,每件作品都讓大家生活更加便利。

  不只老玩意兒,不少人也會帶著生活所遇到的問題來到店裡,老師傅郭阿進充滿笑容說:「有人找我要做炸鍋貼的工具,我想了想,便裁了塊亞鉛板,再用夾子塑形,就完成這簡單、好用的器具!」郭阿公不靠任何設計圖,有的是對生活細膩觀察,配合亞鉛堅固、耐用的特性,在敲打間幫大家解決各種疑難雜症。

  亞鉛事實上就是一般人口中的「白鐵」,早期生活中常出現在人們身邊,面臨時代變遷,輕便的塑膠取代了亞鉛,大量亞鉛廠只好躲進人們記憶深處,從大街小巷中逐漸消失,或者,亞鉛器具有時也被設計為帶有文藝風格的生活用品,少量點綴生活,帶來一些復古味。無論如何,老師傅堅持初衷,藏身小巷觀察人們日常,然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再用一雙巧手,製作出獨一無二的鐵皮金剛,給孩子們無限想像。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